三毛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龍琢玉走上前去,把易小菊拉回到長桌前,讓她坐好。便對她說:“這位女同志,是上海下鄉知青。後來當上我們學校裏的一名音樂老師。再我沒來這所學校前她早就死了,所以我也沒見過她。”
易小菊坐在桌子前問道:“這個女孩兒怎麼這樣年青就死了?而且又是這麼漂亮?”
這時龍琢玉也搬來一把椅子坐在易小菊的對面,說道:“這事說來話長。那時我還沒有來這所學校上班。這事我也是聽老教師說的。你看到這位女同志的遺照,我聽說她叫魏雯琳。聽說她是上海下鄉知青。這點我老象剛纔說過,就不在多說了。我聽說她我們這裏的時候,並不是在市裏上班。而是在市郊一個偏遠小村子裏。她會唱歌,我聽說她的歌唱得可好聽了。村裏都說她是從上海那飛來的黃鸝鳥。她還會彈風琴,由其她最愛吹長笛。你剛纔看到那把長笛就是她從上海帶過來的。
後來,她來那位小村子裏,大隊長看她愛好音樂便把讓她在村小學校裏教音樂。後來,‘文革’過去了,那些能找到人的,便紛紛地回到大城市去了。只有她留在鄉下,我們學校校長聽說他們村有這樣一位音樂天才。便把她要到我們學校裏當一名音樂老師。沒想到被教育局領導家有一位‘公子哥’看中了。後來把她騙到手後,又無情地把拋棄了。不過還好,她也從那位‘公子哥’拿到了回城證。
可是正當她準備回上海的時候,自己患上了急性白血病,前後沒到一個月就香消玉殞了。她父母聽到噩耗趕來的時候,魏雯琳些已經病倒在牀上。可是她每天晚上在夜深人靜的時刻,總要拿起她那心愛的長笛吹上一曲。那笛聲是多麼優雅,聽過她的笛聲的人無一不落淚。最後,到臨死的時候她抱着她那把心愛的長笛。她的死的時候她才二十一歲。
等魏雯琳的父母抱着魏雯琳的骨灰盒回上海的時候。本來想把這隻長笛帶回去,可是後來魏雯琳的母親還是把這把長笛交到學校長的手上,含淚離去。
我們老校長便讓人給這個長笛做了一個木架,把這把長笛常年放在這裏。讓後來的人都能記住這位音樂教師。從那以後再也沒有人摸過那把長笛。
所以,我剛纔讓你不要去碰那裏。死人的東西,碰了不吉利。可是你就是不聽。”
易小菊聽了龍琢玉這個悽慘的故事,由得眼淚都快要流下來了。聽到龍琢玉說,不吉利。便氣氛地辯解道:“什麼不吉利、不吉利得。你還是一名大學生呢信這些。再人家死得這樣悽,你還說人家不吉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