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宗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剛纔走的是西門,因動靜挺大,盧燦夫婦這次選擇南門進入。
藝術品交易,堪稱世界經濟晴雨表,此時的亞洲,除了東瀛,基本上都處於第三世界,因此,亞洲藝術品在這個市場中,非常少——亞洲藝術品的收藏基本上都是博物館在玩,私人收藏家不多見。
這裏的藝術品,以歐美現當代藝術爲主,至於文藝復興時期的作品,一件也沒有。十八到十九世紀的油畫,都被攤主視爲寶貝。
有幾件盧燦挺感興趣,問問價格後,嚇一跳,只能感慨現在美國佬真心有錢——這裏的歐洲油畫,價格要比倫敦、巴黎、威尼斯等地,高出兩到三成。
歷經多年收藏,盧燦已經不是當年那個見貨就收的毛頭小子。舉個簡單例子,一幅拾萬美元的油畫,珍藏二十年後,它的價值也許能達到二百萬美元,看似增長了二十倍,可是別忘了,1982年的拾萬美元,未必就比二十年後的二百萬美元價值低。
所以,盧燦在挑揀藏品時,也會有所衡量。
走到第三排右側攤位時,盧燦停住腳步,這是一家歐美油畫作品交易攤位。
眼前攤位的最裏面,懸掛着一幅拉斐爾《聖體的評判》的臨摹油畫。
《聖體的評判》原作是梵蒂岡教皇辦公室的穹頂壁畫,其作者拉斐爾更是文藝復興三傑之一,這幅壁畫堪稱拉斐爾的揚名之作。
十六世紀初,負責聖彼得大教堂與宮的總建築師是拉斐爾的叔父布拉曼特。爲了讓拉斐爾來羅馬一顯身手,布拉曼特說服了當時的教皇朱理二世,讓自己那年僅25歲的侄子拉斐爾前來羅馬完成教皇辦公室內一系列壁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