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遠的大洋芋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而在另外一邊,幫胡銘晨家洗姜的看到他家的生薑收購量一下子少了那麼多,一個個嘴上不說,心裏面還是有所擔憂。沒有量的保障,他們就沒有足夠的活兒可以幹,直接的就會影響到工錢的收入。
爲了安撫他們,胡建軍這時候將洗姜價格上調一塊錢的政策給拋出來,頓時就起到了很好的安撫作用。而且,胡建軍還告訴他們,量少只是暫時的,很快就會上來,確保他們可以想洗多少就會有多少。
再加上本身就是關係不錯的近鄰,有了胡建軍的加薪和保證之後,幾位幫忙洗姜的除了鍾英之外,其他人都沒有任何一點點怨言。
胡銘晨的奶奶鍾英,要是不說點氣話,那也不是她老人家的脾氣了,畢竟前一天她還能分到一百多斤洗,隔了一天,就只有三十來斤,她當然會不高興。
好在這種低數量並沒有持續多久,也就是兩天的時間,就出現了幾何倍數的增長。
那些在胡銘晨家這邊得到了甜頭的賣姜人,就像蔡老哥那種,回去之後,一定會把這個消息宣傳給同村的親友的嘛。
一聽說好點的姜挑出來,可以賣出更高的價格,並且已經有了活生生的例子,那有便宜不佔就是傻子了。
所以啊,一時間,那些挖了生薑的人家,在將生薑揹回家之後,乾的第一件事就是先分揀,最好的一部分挑出來,打算賣到胡銘晨家去,剩下的再拿到街上出售。
就算是一些以前並不知道或者並不打算要到黃泥村的胡銘晨家賣姜的人,現在也在做這樣的一個動作。
分揀一下,就可以多三四分錢一斤,就算只是二三十斤,也差不多就多得一塊錢。一塊錢在很多城裏人看來並不多,可是在偏僻落後的杜格鄉,一塊錢是可以幹很多事情的數目了,買鹽巴,一家人可以喫一個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