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傾辭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至於我爲什麼選擇(1898-1900)這一時間段,因爲我構思這部小說時的興奮點,首先就在於中華傳統武學與洋人槍炮的碰撞,會產生怎樣的火花。
而回溯晚清的歷史,洋人對於中國的欺凌必然是在八國聯軍侵華之際到達了頂峯。面對可能亡國滅種的前景,戲劇矛盾也將繃到極致。所以我把書的結尾定格在了八國聯軍侵入北京且把主角逼入絕境的那一剎。這本書不是爽文,我真心希望我的讀者們能與書中人物一起,切身地投入這場拯救世界的大工程,感受到那個時代的殘酷與弱國衆生的無力。
再向前看的大事件,就是戊戌變法、甲午戰爭等等了,我希望人物的時間跨度不要太長,只需要帶讀者們看清這個世界的面目,兩三年足矣。而戊戌變法與八國侵華間隔不過兩年,所以我選擇了這兩個事件作爲引子與收束。
書中還有多重主副劇情線的穿插進行,主線是男主角顧暘尋大臣毓賢報殺家之仇的同時,盤旋於義和團、興中會、朝廷等各方勢力之中。副線則有冷觀尋仇蘇徐兩家,徐濯埃與柯琳的萍水之緣,伏蘋與吉峯禹的刻骨恩怨。
此外,還有男主角師父其實一直沒死,而且就是名滿江湖的李瑞東這一條暗線。最開始構思小說時我就想到了這個,想在故事末尾搞一波大反轉。不過師父的人選我斟酌了很久,我想選一個真實的有分量的宮廷中的歷史人物,要不就是太監,要不就得是大內侍衛。其實我想過太監大總管李蓮英,這個絕對帶感,但我查了一下,李蓮英一直貼身侍奉慈禧,那就難在蓬萊山教徒十年了。後來不知怎麼發現了這位李瑞東,偏偏年齡什麼的也都對得上,名聲與實力俱存,巧了正好在武當山學過藝,跟我事先想好的蓬萊山也有淵源,還是大內侍衛,便最終敲定了他。
三、人名
本書中的人名,大多不是隨便起的。念着好聽的同時,往往能兼顧一定的含義更好,所以都斟酌再三。
首先是男主角顧暘與女主角蘇見黎,他們的名字是相對的,又是相連的,滲透着全書的主旨。暘,陽也;蘇,醒也。黎,黑也。顧暘,意爲看向太陽;蘇見黎,意爲“醒來猶是黑夜”。太陽象徵着希望,黑夜象徵着絕望。也就是說,顧暘們看向希望的陽光,但一夜過後,還是持續的黑夜……由於顧暘比蘇見黎戲份更重,所以最終還是要從黑暗望向陽光的。
以上含蘊,在“第六十四回 瞑眸顧暘”中伏蘋望向顧暘的情節有所暗示,在“第三十一回 斯人若虹”中,有一句“黎夜兮不見,東顧始晨暘”也有體現。
徐濯埃與柯琳,顧名思義,“濯埃”與“clean”,乾淨cp。吉峯禹與伏蘋,則是粗暴的疾風雨與受其虐待的一葉浮萍。而溫溪作爲唯一給伏蘋愛情和最後歲月的避風港的男人,自然就是託着那葉浮萍的溫熱的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