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海龍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李白有云:“五嶽尋仙不辭遠”,道出了方家術士、道門中人的追求目標。爲尋仙訪道,多少羽士負笈仗劍,雲遊五嶽,吸納仙方,成就自我,但山川高大,不得其門,而五嶽真形圖正好提供了各山攀登的訣竅,它曲意表達了各山曲折盤薄的在地之勢,是一幅幅原始的平面地形圖。
尋仙修煉的道門中人都想棲隱在某座大山,集天地精華,吸風飲露,道法自然,輔之以造爐煉丹,渴啖仙芝,以求長生,爲此,他們至少需要一座天然山洞來棲身,遮風擋雨。同時他需要了解這座山上的礦藏或仙草,以滿足煉丹、養生之必需。而五嶽真形圖便直觀的提供了這些信息,陳田夫謂五嶽真形圖“取其峯巒、洞室之所在,神芝、靈草之所生,高下丈尺等級之數,東西南北里程之限”而成,清楚地標明瞭洞室、芝草的高度和地點,以及山嶽的四周里程數,使之成爲道徒修煉的必讀符圖。
並且,不管走到哪裏,刻符圖在山上,鎮壓一山之靈,得到安寧祥和的山水格局。兇險之地刻在山崖,兇險隨之變小而沒有,此符甚驗。
五嶽真形圖對五嶽的山水穴竇、泉液所出、地脈所通均進行了標註,外行看熱鬧,內行看門道,爲仙風道骨之徒指明瞭生活水源。總之,五嶽真形圖是道教的產物,是道門中人的護身符,爲尋求它的真諦,不論是草履拂塵的雲遊仙人,還是按駕祥雲的遊方道士,均來去倏忽在五嶽山川,驚鴻飄渺於天地之間,沉沉緒脈在中華大地。
《五嶽真形》圖系西王母傳與漢武帝之圖,對這批地圖出處與上述提法有異。其文曰:“帝又見王母巾笈中有一巻書,盛以紫錦之囊。帝問此書是仙方耶?不審其目,可得瞻盼否?王母岀以示之曰;此五嶽真形圖也。……帝下地叩頭,固請不已。
王母曰:昔上皇清虛元年,三天太上道君,下觀六合,瞻河海之長短,察丘山之高卑,立天柱而安於地理,楨五嶽而擬諸鎮輔,……乃因山源之規矩,覩河嶽之盤曲,陵回阜轉,山高隴長,周旋逶迤,形似書字,是故因象制名,定實之號,書形祕於玄臺,而岀爲靈真之信,諸仙佩之,皆如傳章;道士執之,經行山川,百神羣靈,尊奉親近。……今以相與,當深奉慎如事君父。泄示凡夫,必禍及也。”
符圖製作方法的總結:“一者五嶽山符,安鎮方岳以及其它山水之地,檄召萬靈,太上真文也。二者五嶽山蹠,神仙倒景,俯視山川之蹠,寫其曲折蟠薄在地之勢也。三者五嶽山形,取其峯巒、洞室之所在,神芝、靈草之所生,高下丈尺等級之數,東西南北里舍之限也。四者五嶽山骨,取其骨體之所像,枝幹之所分,上法星文,下主人事之所起也。五者五嶽山水穴竇之圖,取其泉液之所出,金寶之所藏,地脈之所通,而爲之圖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