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棉花糖的兔子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如今影響我們的西方戲劇,在文藝復興之後開始分化,分別成了歌劇、舞劇、詩劇等,而我華夏戲曲,則恰恰相反,包含了自古而來多種藝術,將詩、畫、音樂、舞蹈融爲一體。
“這種包容,是古老的象徵,也是我們華夏的特性,所以我相信,它也容得下機關與佈景這等色彩與雕刻的藝術。就如鋼筆的出現,若是創新難以避免,未嘗不能嘗試讓它符合華夏意境。否則來日其他娛樂若是越來越精妙,戲曲如何處之?”
鄒暮雲聽到紀霜雨對戲曲舞臺的理解,面色就十分緩和了。他就知道,一個懂書的人,決計是懂得這種傳統之美的。這確實是他想要臺上“守舊”的原因,因爲不想看到獨特的風格被破壞。
“你說得也不無道理,只是這何其之難!”鄒暮雲內心全是自己看過那些羣魔亂舞的新舊舞臺,實在難有信心。
紀霜雨趁機道:“我們長樂戲園明日上演的新戲崑曲《感應隨喜記》,就是以此爲目標,各位若是有空,還請到場一賞,看看晚輩是否找對了路子。”
紀霜雨那說服投資人練出來的口才太有煽動性,加上對他的好感,鄒暮雲這才勉強點頭:“好吧,那我便去看看。”
他內心暗想,要是紀霜雨設計得太妖魔鬼怪,很應該勸其換個工作,有一筆好字,去哪裏不行?
那位景明的孫校長心中則是暗自思考了,紀霜雨有幾句話帶過了西方戲劇發展,怎麼像是對世界戲劇史也有所瞭解呢,看來人家雖然研究的是舊劇,卻涉獵很廣,語氣間也沒有視新舊劇爲敵對的意思。
紀霜雨渾沒意識,在他心裏,華夏的戲曲、話劇本就不是對立的,而是相互學習促進,百花齊放,只心道:很好,又多賣了幾張票!
這時節目已經在尾聲了,趁旁人不注意,周斯音附耳對紀霜雨道:“你想要一次買斷稿費,還是提成版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