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棉花糖的兔子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紀霜雨很自然地道:“家父家母也出身在書香門第,喜愛書法。後來家道中落,貧病交加,也一直沒有忘了在家教授我,家裏所有傢俱都當了,只有書本是不能當的,再窮也要讀書習字。我由父母開蒙,學習他們的書法,二位分別推崇碑帖之學,教授我時,家父家母就希望我能試着融合二者。我技藝不精,也琢磨出來沒多久,諸位見笑了。”
條件這麼艱難,還能練出好字,這說明一家人都是愛書者,更有天賦。
而且紀霜雨說的細節其實都是真的,他們那家徒四壁的,但真的再苦,都沒有把書本給當了——他家就住在小鼓衚衕邊,附近都是搞二手交易的,你說這誘惑多大?
紀霜雨穿過來後,知道這一點,也跟着遵循,餓肚子都沒動過那些書。
在場人聽罷都感慨不已。
唯有周斯音看了紀霜雨一眼,心中再起疑竇:要說紀霜雨是由父母開蒙苦讀,又珍惜家裏的書籍,可是上次他在紀霜雨家,紀霜雨對那些書很不熟悉的樣子,找紙片也翻了很久。
紀霜雨身上可是有太多不和諧的地方了,周斯音默默又記了一筆,暗自猜想到底是爲什麼。
“難怪這般年紀,卻無字。”鄒暮雲之前就問過紀霜雨表字,時人互相稱字,才比較禮貌、親近,“我看,你還是請位長輩替你擬一字,不然,我們可只能喊葫蘆生了啊。”
一般名、字是有關聯的,比如周斯音字寶鐸,徐新月字玉鉤,紀霜雨沒字,大家喊名覺得不禮貌,喊他這個自號葫蘆老人又總帶幾分滑稽。
鄒暮雲其實很想說自己替紀霜雨擬一字,但他是很慎重的人,顧慮多,便只隱隱提了一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