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誰與歸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名臣比如正德年間的李東陽,出自金吾左衛儒學堂,隆慶年間,張居正是在荊州衛儒學堂,天啓年間,葉向高出自福州衛,孫承宗出自保定右衛,袁可立出自睢陽衛。
將領就更多了,比如石亨出自寬和衛,成化犁庭的將領趙輔出自濟寧左衛,嘉靖年間的戚繼光出自登州衛,俞大猷出自漳州衛,萬曆年間的麻貴、大同右衛、李如松出自鐵嶺衛,天啓年間的滿桂出自宣府衛,崇禎年間的孫傳庭出自振武衛。
這些人都是在衛所的儒學上的課。
李賓言本來以爲這就一件小事,正統年間革罷衛所儒學舍,何其繁多?
正統元年,敕諭全國凡是有武衛的地方都要設衛學,選優秀的武官與軍士子弟入學接受教育。
後來,逐漸變成了兩衛、三衛、四衛一學,每年都有革罷。
在衛所上學的軍生,沒地方上學之後,去哪裏上學呢?
府州縣學。
他組織了一下語言說道:“邊軍有選、調、差、操之重任,沒有空閒人力維持這四所儒學啊,再說了京師廟堂齋舍,都沒弄好,在邊鎮極邊之地,設立學校,還是太浪費了。”
浪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