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誰與歸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倭人足輕在倭國根本沒有家,所以他們根本不想家。
當年袁彬、唐興、季鐸等人到倭國的時候,已經覺得自己朘剝的足夠殘忍了,吹銀是個極其辛苦的事兒,而且銀山需要入井,頗爲危險。
下井榦活,哪有不累的?
袁彬、唐興、季鐸、陳福寅等人一商量,倭人礦工,每個月給六鬥米,一斤肉,半斤白酒,每月只給休息兩到三天,然後倭人礦工們,見到貴人就下跪磕頭,恨不得把頭磕破,袁彬從山野銀山出去討伐的時候,倭人衝的比袁彬要快得多,當別的令制國前來討伐的時候,倭人的抵抗意志,比袁彬還要高!
唐興和今參局瞭解之後,才清楚,這六鬥米給的不算少,而是太多了。
下窯開礦是個體力活中的體力活,給六鬥米在唐興看來格外吝嗇。
但米是什麼?米是細糧!
倭人奴役開礦,壓根一口吃的都不給,全靠倭人礦工自己想辦法,是奴役。
甚至那會兒倭人礦工喫着白米,總是犯嘀咕,袁指揮和唐指揮啥時候帶着他們闖到神宮殺了天皇,奪了天皇鳥位,要不然這白米飯,喫的心裏不踏實。
到了船上也是如此,倭人的武士們極力朘剝,朘剝到了唐興都看不下去,砍了他們纔算了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