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誰與歸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只是朝局已經極其穩定,于謙的歲數也越來越大,沒必要爲了些不重要的事兒繼續勞心勞力了。
于謙的致仕在朝野內外引起了巨大的震動,因爲他的致仕引起了一連串的人事調動,大明兵部尚書江淵,年事亦高,選擇了致仕,將兵部尚書的位置讓渡給了王復,文淵閣中極殿大學士王文,選擇了致仕,把文淵閣首輔的位置讓給了從應天府回京的李賢。
這是重大人事調動,很多人都以爲朝廷要變天了,但是很快朝臣們就發現,壓根沒有什麼變化,于謙是致仕了,但是並沒有回到原籍閒住,更沒有離開權力的核心。
一個臣子沒有了文官職務,但是這個臣子在皇帝身邊,事事都能發表自己意見,而且皇帝這個決策者,對這個臣子極爲信任,對他的意見極爲重視,他的意見權重極高。
這是失去了權柄嗎?
在朝中,一個進士出身、得封火尋侯的武勳,堂而皇之的佔據了兵部尚書的位置。
一個松江巡撫入京,牢牢的掌控着大明帝國財稅監察職責的李賓言。
火尋侯王復,三司使李賓言,這兩個人是什麼?是大明海陸並舉的代名詞。
朝局的方向依舊是堅若磐石,依舊是海陸並舉,並沒有發生根本性的變化,只是于謙察覺到大明沒有大規模、需要朝廷組織進兵的戰爭需要總督之後,卸掉了文職,頤養去了。
李賢在一般情況下被視爲舊黨,因爲他的履歷從哪個角度看,都跟新黨不沾邊,而且還揹負着在僭朝任職的履歷,舊黨們以爲李賢能夠很好的接管王文的職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