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狼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有這樣一個典故:一個貪財的人背一麻袋金子過河。遇惡浪翻船,船伕勸他丟掉金子,可他捨不得,卻最終舍掉生命。看來人如果身陷絕境之中,除自身之外一樣也留不得。想必這財主一定是守財奴式的土財主,他不懂捨得之道。
事物都具有‘既相生相剋、又相伴相生’。在人們想去“得”的時候,很可能的結果卻老是得不到。而俗衆都不想“舍”的時候,可能已經捨去很多了。
歷史中有很多貪財、貪權、貪色的人,常日裏看似得到了很多,最後卻又什麼也沒得到!就像歷史第一貪和珅一樣,不停的把名人字畫真金白銀的往自己的府邸里弄,最後怎麼樣?一樣生不帶來死不帶去啊!
和珅貪不貪,乾隆當然心知肚明;皇帝講究的是帝王之術,一和珅是很有能力的,乾隆很多事仰仗他來解決;二皇帝要使自己權利牢固,就是要平衡各方勢力,如果滅掉了和珅一派,清流派做大,皇帝豈不有被架空的危險;三和珅雖然貪圖錢財,但忠心還是有加的,屬於皇帝的親信,不用擔心其反叛;四和珅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廟,必要的時候隨時可以收拾他。
當然,那個也是特定環境下的歷史,因爲那個時候沒有銀行,朝廷的官員更不可能攜款潛逃國外,所以說乾隆皇帝纔不會害怕,纔會覺得這錢放到哪裏都是放,眼下就不一樣了,不過,我們關注的不是這個,而是關於和珅的舍與得,表面上看他得到了數不盡的真金白銀,實際上呢,得到的同時也失去了很多,乾隆不殺和珅,是把和珅留給嘉慶當“儲備糧”。乾隆後期,社會動盪不安,和珅的財產相當於大清10年的稅收,所謂和珅跌倒嘉慶喫飽。
所以說,不想舍,可最後連自由、性命都捨去了。“捨得”!“捨得”!有“舍”自然纔會有“得”!因不“舍”而不“得”!這道理看似簡單,很多時候人們卻就是領悟不到這些字眼所含有的人生哲理!
“捨得”是一種人生的哲學。舍是一種本領,一種態度,一種境界。捨得捨得,先舍才後得!舍在前,得在後,也就是說“舍”與“得”雖是字眼上的反意,卻是事物的兩個方面。舍與得是對等的,你先舍了,然後才能得!
一個人只有施予才能獲得,不管是哪一種方式的施予。這就是“捨得”的真諦!能“舍”方能“得”。當然,這種“得”更多的是指精神的豐潤、境界的昇華。捨得之間暗藏的玄妙,意境卻很深,只能靠自個去琢磨、去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