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遠廉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他是代表着受害者講話的,但乍一看,他的名聲遠比“棍子”們大,他擔任着上海作家協會**,當然稿酬也比“棍子”們多,處處似乎屬於“強者”,而“棍子”們則是“弱者”。但奇怪的現象發生了:爲什麼高舉着棍棒揮舞的“弱者”雙手,總是那麼強蠻兇狠?爲什麼戰慄於棍棒之下的“強者”生靈,總是那麼羸弱無助?
這個深刻的悖論,直指後來的“文革”本質,也直指今天的文壇生態。
其實,中國現代很多災難都起始於這種“強弱渦旋”。正是這種“似強實弱”、“似弱實強”的倒置式渦旋,爲剝奪、搶劫、嫉恨,留出了邪惡的輿論空間和行動空間。這就在社會上,形成了以民粹主義爲基礎的“精英淘汰制”;在文化上,形成了以文痞主義爲基礎的“傳媒暴力幫”。
巴金憑着切身感受,先人一步地指出了這一點,而且說得一針見血。
就在巴金髮言的兩個星期之後,一九六二年五月二十五日,美聯社從香港發出了一個電訊。於是,大麻煩就來了。
美聯社的電訊稿說:
巴金五月九日在上海市文學藝術家第二次代表大會上說:缺乏言論自由正在扼殺中國文學的發展。
他說:“害怕批評和自責”使得許多中國作家,包括他本人在內,成爲閒人,他們主要關心的就是“避免犯錯誤”。
巴金一向是多產作家,他在共產黨征服中國以前寫的小說在今天中國以及在東南亞華僑當中仍然極受歡迎。但是在過去十三年中,他沒有寫出什麼值得注意的東西……
這位作家說,看來沒有人知道“手拿框子和棍子的人們”來自何方,“但是,只要你一開口,一拿筆,他們就出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