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娜215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他這一番話說得極爲漂亮,立刻激起了當地人的地方自豪感,加上一聽是這些舉人給他們寫春聯,人羣頓時就騷動了起來。
只是……春聯是個啥東西喲?
是的,後世每年過年時候都要張貼換新的春聯這時還沒有誕生呢,如今的大明人每年換新的是一個叫做“桃符”的東西。
北宋文人王安石的詩句“總把新桃換舊符”中的“新桃”就是指桃符。
桃符是以桃木製成的小木板,在以往會鐫刻門神或是神將的名字,用以驅鬼辟邪,但到了唐末,門神畫便代替了桃符承載了這一重要含義。
發展到宋朝時,桃符變得隨意得多,會玩的文人們會在之上鐫刻些“名人名言”以自省,普羅大衆則是會寫個祝福語,表達自己的新年祈願。
久而久之,人們就發現桃木板有些不夠他們發揮了,於是便出現了小字條。而受桃符固有形象的束縛,這些小字條也多爲單張。
只有少數人會寫個小對子貼在門欄邊。但對對子也是個技術活,即便是文風鼎盛的宋朝,也只有那麼一小撮人擅長此道,寫得好的更是鳳毛麟角,因此對聯始終沒有流行開。
木白他們抓住的,就是這個機會啦!
大明自洪武三年詔定科舉法時就規定,文體要帶有前宋“經義”之美,而經義的一大特徵就是有格律,格律便是對子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