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徒浪子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隨即,他問我道:“聽說林祕馬上要調到省委組織部任常務副部長,你聽說過這消息了嗎?”
我點頭,“嗯。其實她這樣的安排並不好。”
他點頭,“是啊。這官場上面的事情有時候真的很難說。黃省長也太可惜了,這次升正也不可能了。不過還好的是,畢竟他保住了自己常務副省長的位子。”
我問道:“是不是上面考慮平衡的結果?”
他點頭,“是這樣。官場是藝術就是保持平衡。水至清則無魚,任何一個地方的官員設置都是這樣。就是不能讓任何一級政府或者機構變成水潑不進一樣的鐵板一塊。有句形象的話叫住‘摻沙子’其實說的就是平衡的問題。比如你們醫院吧,你的那些副職裏面肯定有對你不滿意的,那不是副職本身的問題,而是你的上級有意那樣安排的。這就叫‘摻沙子’。組織上還美其名曰有鬥爭纔有活力,纔不至於變成死水一潭。其實這樣的安排也有點類似於鮎魚效應的意思。不管是組織部門還是我們企業,都應該學會運用鮎魚效應的原理,這可是心理管理學的重要方面。”
我點頭,因爲我知道這個名詞。據說,挪威人捕沙丁魚,抵港時如果魚仍然活着,賣價就會高出許多,所以漁民們千方百計想讓魚活着返港。但種種努力都歸失敗,只有一艘船卻總能帶着活沙丁魚回到港內。直到這艘船的船長死後,人們才發現了祕密:魚槽裏放進了一條鮎魚。原來鮎魚放進槽裏以後,由於環境陌生,自然會四處遊動,到處挑起事端。而大量沙丁魚發現多了一個“異己分子”,自然也會緊張起來,加速流動,這樣一來,一條條活蹦亂跳的沙丁魚被運回了漁港。後來,人們把這種現象稱之爲鮎魚效應。
我對他說道:“您可以具體講講嗎?如果您現在有時間的話。”
他看了看時間,“幾分鐘的事情……呵呵!看樣子你知道這個概念,所以我也就不多說了。不過管理學上還有一個原理,那就是‘鰷魚效應’這個你應該沒有聽說過吧?”
我搖頭,“沒有。”
他隨即說道:“鰷魚效應又稱爲頭魚理論,是統御層面的管理學經典定理之一。鰷魚因個體弱小而常常羣居,並以強健者爲自然首領。德國動物學家霍斯特在實驗中發現,如果將一隻強健的領頭鰷魚腦後控制行爲的部分割除後,此魚便失去自制力,行動也發生紊亂,但是其他鰷魚卻仍像從前一樣盲目追隨,這種定性思維和慣性行爲導致的集體紊亂特徵就是在企業管理中經常提到的鰷魚效應。鰷魚效應是自然界的一種奇特現象。鰷魚是一種喜歡羣聚羣遊的魚類,在暢遊過程中魚羣的整體方向是以遊在前面的大魚爲標準,排隊式的信息傳遞是魚羣保持隊型不散亂的關鍵。現代管理學家以鰷魚效應來說明一個組織內的羣體具有定性思維和慣性行爲的特徵。具有鰷魚效應的羣體利於組織的穩定性和可預測性,但是,定性思維和慣性行爲又是創新和進步最頑固的敵人。鰷魚效應表現出來的特徵,對於下屬來說,領導者就如同鰷魚的首領,帶領下屬前進;而對於領導者的上級來說,領導者就如同鰷魚首領帶領的一羣小鰷魚。像鰷魚一樣盲目和無所適從的羣體,從來都不承認自己就是鰷魚們,領導者也就更相信經驗和直覺。這種固執的態度和行爲經常在企業或者組織中發生,領導者也就因此會常常陷入慣性思維的泥潭。作爲人類根深蒂固的一種習性,習慣思維猶如我們穿在身上的看不見的防護服,在保衛自己免受外界的威脅和變化影響時,也遮蔽了自己的眼界和真正想法。習慣思維心理使領導者失去檢討自己想法背後的思維是否正確的機會。因此,作爲領導者應該千萬要注意,不要陷入慣性思維的泥潭。人無遠慮,必有近憂,這句話同樣適用於今天的領導者。在這弱肉強食的競爭時代,一切都在瞬息萬變,任何領導者都不能保證自己時刻立於不敗之地。領導者要生存就離不開憂患意識,只有居安思危、未雨綢繆,纔算得上高明之舉。優秀的領導者就應該勇於挑戰自己、戰勝對手併成爲強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