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陽文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糧食局幹部職工容易腐敗,與糧食局原有管理體制落後有密切關係。譬如,一個職工參加工作後,被分配到某糧站,一般情況下,想要調動是極爲困難的。
而且要調動也是個別的,也是由邊遠區鄉向條件好的區鄉調動,條件好的區鄉想辦法向城邊或城裏單位調動,企業單位想辦法調進局機關。
絕大多數人,與政府管理農民一樣,都被“固定”在他剛剛參加崗位的地方,直到終老也不挪動一步。
這種管理方式,看起來單位很穩定,其實卻少活力,人員沒有進出,十年時間都是老面孔,除非有人退休,否則根本沒人補充進來,就那麼十幾個人、七八個人負責那一攤子事兒,人生又沒其他前途,他們不弄出點事兒纔怪。
哪怕就是糧站站長,也不過是“作業組長”級別的職務,說是官吧,無任何級別,連縣城裏小科員地位都趕不上;說不是官吧,手下又有幾號十幾號人,一年經手的糧食再少也有數百萬斤。
糧站站長這種職位,典型的“官小事權大”。再加上在分配製度上相對僵化,對在區鄉的人又沒有補助,更是長久面對那些櫃檯、倉庫,時間久了不出事兒纔怪。
糧站及糧油店這一塊,主要是理順體制、機制,盤活“人才資源”,向制度和管理向效益,不說要掙多少錢回來,只要能不斷減少虧損,就等於是賺了錢。
安嶺最關注的,還是企業這一塊兒。
因爲糧食系統的企業,從夢境後期的情況看,大多都在市場經濟的大潮中垮掉了,不少的縣糧食局,動作比較快的,在縣城裏保留了一座“糧貿大廈”,算是糧食局的優質資產,其餘的就逐漸報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