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陽文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但是,這並不等於說這些資產該報廢,這些企業都該垮掉。
誠然,市場經濟企業競爭優勝劣汰勢所必然,但至少也是該去競爭過,去海里暢遊過吧?可是很多企業直接被市場的大海給淹死了。
比較華國與美國的企業現狀,我們不太好估計誰的企業死得多誰的企業死得少,但我們卻能看到,美國那些活着的企業,無不是經歷殘酷的市場競爭而留下的真正的優勝者;而華國存留下來的企業,夢境後期當然也有從市場中特別是從新興市場中成長起來的企業,但大多數國有企業,不過是數十年都在喫着政策的“紅利”罷了。
安嶺也不知道能否救活糧食局的這些企業,但是,此時時間還早,市場的殘酷性還沒有到來,如果敘縣糧食局的幾大企業,能夠抓住機會,也未必沒有突圍的可能性。
糧食局下屬企業的治理,比糧站與糧店的治理要複雜得多。糧站糧店的治理,因政策要求和服務布點等要求,甲店與乙店具有一致性,也即他們可以有共同的模式。
但幾大企業的治理,卻不能採用統一的模式或方法。而且,這些企業存在的問題雖有共性,譬如效益不高。但這個共性卻是有不同的個別原因造成的,要治理這些企業,只能“對症下藥”。
第一個治理的企業就是局運輸隊。
這個企業,屬於代仲傑時代的重災區,代仲傑出事後,原有的駕駛員也人心惶惶,擔心安嶺要對他們“秋後算賬”,事實上運輸隊裏也確實有一些人,曾經跟代仲傑走得很近,甚至還獲得了一些好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