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以往的召開縣委擴大會議的慣例是先召開一上午的大會,宣讀書記、縣長兩個工作報告,報告無非是總結過去幾年的工作成績,然後展望未來,部署下一階段工作。下午就是分組討論,針對兩個講話稿,由與會代表談自己的感受和意見。第二天就是一個總結,給一些先進的企業、個人頒一頒獎。整個會議的議程也就結束了,然後是一個大型的會餐,所有的參會代表和祕書班子們一道兒慶賀一下會議的勝利閉幕。
這次杜怡奇想變個方法。他在黨政機關已經幹了多年了,深知黨政機關幹部的套路和習慣。在這樣的邊窮縣市,一般是開這樣的會議都是氣勢浩大,但其實會議的內容相當空洞。程序上的事情實在太多,不得不走,走了又沒有太大的效果。
然而每年每個縣最具有影響力的會議一定是縣委擴大會。尤其是縣委書記的講話一出,就全縣普發了,成了接下來一年各鄉鎮、牧場,以及縣屬各部門的工作指針。所以沒有哪一個縣對這個會議不重視。可是,杜怡奇深知身居官場,其實是有兩種場合的,一種是廣庭大衆之下的大場合,那是必須得應付的。得應付上級、得應付百姓,得應付媒體。不應付是絕對不行的。但與此同時,官場在冠冕堂皇之外始終有一個小場合與之平行。
甚至官場流傳一句話:“開大會解決小問題,開小會解決大問題,不開會解決關鍵問題,打電話、面對面解決核心問題。”
因此,杜怡奇更爲重視的是與那個大場合平行的那個小場合,那纔是最關鍵的地方。
曾國藩對自己的弟弟說:肢體雖大,針炙不過數穴;疆土雖廣,力爭不過數處。又說過:軍營雖以人多爲貴,而有時亦以人多爲累。營雖多可恃者唯在一二營,人雖多而可恃者唯在一二人。如木然,根好株好而後枝葉有依託;如屋然,柱好梁好而後椽瓦有所麗。……遇小敵時候,則枝葉之茂,椽瓦之美儘可了事;遇大敵時,全靠根株培的穩,柱樑不固,則一枝折而衆葉隨之。一瓦落而衆椽隨之,敗如山崩,潰如河堤,人多反以爲累矣!
這曾老傢伙一家幾代在中國晚清的政壇能縱橫馳騁這麼多年,沒有點驚人的見識怎麼可能。
如今杜怡奇當縣委書記了,其實就是州里點得一將,他們把帶領邊城縣脫貧致富、儘快發展的重任交給他了。
杜怡奇在這偏僻一隅當“土大王”,其實就如同跟太平軍作戰的曾國荃。面對全縣臃腫的幹部隊伍,僅僅全縣副科級以上的幹部就有五百三十餘人。然而在這樣龐大的公務員領導隊伍裏,杜怡奇能挑出五十三個人不?杜怡奇實在納悶兒。
任何一項事業的發展,說到底是人才體系的建立、培訓、發展。可是,杜怡奇有可以依重的人嗎?沒有,真沒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