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錢虎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華夏國的基金大多數都是跟風投資或者說抱團取暖,基金經理人本身有能力並且能穩定幫客戶賺到的錢的不會超過200個人,這也就能解釋爲什麼一些基金經理的業績和散戶自己買股票差不多——都是慘不忍睹,而客戶買基金的看什麼?基金經理文憑!僅看一紙研究生或者博士生的文憑,客戶就會投上百萬,上千萬仍至於上億的資金投到基金公司裏去。
最後的結果……
自然是大失所望,他們一開始以爲斯坦福,沃頓,仍至於哈佛畢業的海歸能幫他們實現幾年資金翻番,但他們漸漸的發現他們錯了,當看到基金虧損的時候,他們只想完好無損的要回自己的本金。事實上,金融科目根本就不需要單獨設一個課程放在大學,學精出門都是無用的——除非你想幫政府部門做事或者去銀行混日子。
但凡對投資有點自己見解的都會告訴你,學好大學裏的金融還不如去學歷史,至少可以以史爲鑑,得知事物發展的規律,而拼命學好大學裏金融這門科目只會讓你在學校取得好成績而已,試想,教金融科目的都不做外匯、期權、期貨、股票方面的交易——或者說他們交易還虧錢。他們教的東西除了讓學生順利從大學畢業之外,還能有什麼用?當然,做做學術把一些簡單的事情用金融術語包裝的複雜些,迷惑一下散戶還是可以的。
“林時。”李笑在一旁說,從她的表情中,林時看出了同情,“我們昨天已經把貨出完了,現在只能祝你好運了。”
“祝我好運?”林時苦笑了一聲,“從你的表情上我看出了一絲幸災樂禍的樣子。”
“咦?是嗎?”李笑故意的摸了摸自己的臉,“那我一定是這麼想的。”
林時沒好氣的白了他一眼,然後看起了股市的新聞,年底沒有什麼大事情,3400點以後的媒體天天在唱慢牛,就好像他們重倉買了股票一樣。近期跌到3200點之後,他們再也沒有發類似的新聞,如果這算打臉的話,那他們的臉一定會和豬頭腫的差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