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盈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通過一段埋時間的沉澱與思考,張桂梅也不與王守仁吵了,一是肚子裏懷着孩子,而且按照第一個孩子的狀態來看,這個也一定是個高智商的孩子,所以,她不能生氣,怕對孩子不好;二是她不再計較王守仁再提撥的事,顯然王安仁的提撥沒有呈現出她所期待的一浪高過一浪的喜人局面,也沒有如她所想,從此走上了升遷之路一發不可收拾,王安仁似乎一張不太活躍的股票,才微漲了一點,就又進入了橫盤整理期,期限不知道是多長,王安仁提撥後相當於坐了個冷板凳,人在單位應得可有可無了,她也不計較王安仁拿回多少錢多少東西,因爲她看到了一條更大的財路,發財只是指日可待的事。
生完孩子,孩子眼看到了一歲了,張桂梅開始張羅上班的事了,上班不是到南寨學校去,南寨學校她是堅決不會去了,她就是要到一中去,她不爲一中是城裏,也不爲一中是全縣最好的初中,她只爲了一個名頭,她是一中的老師,而且是一中的頂尖領導,作名師她不是爲了能更好地教學,她是爲了更好地賺錢,二胎還是個男孩,男孩就除了教育投資外,還得買房,還得娶得起媳婦,所以,她就要爲兩個孩子準備更多的錢,她要把王守仁的前途仕路放到一邊,把希望寄託在自己身上,靠天靠地不如靠自己,她要自立自強,她準備將這兩年的工資全部送出去,去活動,去調動。
從張桂梅在宜城教育界工作十幾年來,她知道每學年甚至每學期都有調動的老師,但從來沒有聽說過調動有什麼明文條件,也就是說調動從來就是暗箱操作的,既然是暗箱操作就是可以操作,張桂梅放下了對奧拓的偏見,奧拓早早就調到了縣城的一所初中,與張桂梅不同,她不想到一中,她怕忙,所以她不到重點校,她姑夫的弟弟就是教育局長,張桂梅通過她與教育局長接上了頭,把她準備好的兩年的工資都送出去了,如願以償地進入了一中。
通過這件事情張桂梅覺得,有些事情其實也沒有想象的那麼難,就象老師調動,縣城各學校每年都會有缺額,只不過是狼多肉少,想進城的太多了,所以,教育界的領導就會把指標牢牢抓在手中,給誰不給誰,怎麼個給法,全在領導的一句話,但如何就能把有限的指標到了你自己的頭上,每個人就會暗中下功夫,所謂功夫,無非就是個錢字,事後張桂梅打聽,她出的兩年的工資,就是個平均價,她也就是隨行就市了。
爲了不辜負這三萬元,張桂梅用兩年的時間就超常規地帶到了重點班,成了一中首屈一指的數學老師,除了她原先所想到的補課收入以外,其它收入也超出了她的想象,與村裏的家長相比,一中的學生家長更知禮知節,每個節日都有家長惦記着,春節、中秋,最重要的還是教師節,她在南寨村學校過了十幾個教師節,除了感覺到能休息一天,偶爾有學生送張賀卡外,沒有收到任何物質性的禮物,想想也是,村裏有辦法的家長早把孩子送到城裏去了,留下來的,要不是家庭不好送不出禮的,要不就是家長不抱希望的,看着城裏的學生,城裏的家長,張桂梅感覺到自己白白浪費了十幾年,白白擔了十幾年人民教師的頭銜,人民沒有對她表達她應得的敬意。而且城裏的家長會送禮,一般不會提着雞蛋、牛奶等笨重的東西來,一般都是卡,家裏的超市卡基本夠一年的日常用度了,而且過年時照例給雙方父母的200元也變成了500元的購物卡,金額翻了倍,孝心也是翻了倍了,但卻沒有花他們的一分錢。
張桂梅感覺更大的變化就是社會地位,以前接送孩子,或商場購物,走在宜城的大街上,真正如如入無人之境,除了自家人,在街上是很難遇到熟人的,如今張桂梅仍如以前一樣,走路不看人,但走不了幾步,就會有人喊張老師,然後殷勤地遠遠跑過去與張老師搭話,有時正說着呢,另一個家長看到也趕緊過來搭話,話越說越多,家長渴望從張老師的嘴中瞭解自己孩子在學校的表現,揣測孩子在老師心目中的位置,加深老師對自己的好感,除了到老師家中拜訪,也全在這偶遇的一點一滴了,然後張老師說忙,家長就殷勤地齊聲說,那你先忙,然後熱情地將張老師送走,要目送張老師走出好多遠纔敢回頭,以免讓張老師覺得不尊重不熱情的嫌疑。張老師以前買菜15分鐘就回來了,現在得足足四十分鐘,張桂梅覺得這張老師怎麼現在突然變得象個人物,一邊抱怨麻煩,一邊享受麻煩,是那種很有存在感、成就感和滿足感的麻煩。然後,父母到醫院看病,侄兒要到民政局開個貧困生證明,弟弟的摩托車被交警隊扣了等等,這些事張桂梅也能輕鬆搞定了,讓王守仁也刮目相看。
王守仁看着張桂梅當了十幾年老師,今日初嘗老師之優越感,整日黑裏走,黑裏回,好不容易回家了吧,還要接待家長,週末還要補課,家裏的事有些照顧不上,再看自己,掛着個不值一文錢的副鄉長的名頭,整日無所事事,找不到一點存在感,提撥副科級也有十年了,也從三十出頭熬到了頭上有了白髮,前途還是黑得象半夜一點的天,看不到一絲的透亮,而且更重要的是,在王家看來是靠山的組織部的辦公室主任也提撥了,只是到了市直高校當副校長去了,格是高了,副廳級,但與地方的關係越來越遠,也幫不上王守仁了,這條路也就慢慢地斷了。於是對提撥一事沒敢再有念想,漸漸對自己的職業與崗位心生怨念,心灰意冷,看張桂梅教書育人的事業做得風聲水起,名利雙收,於是有了回家做賢內助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