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居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2、宣傳部的人員
(內容提要:20世紀八十年代的時候,宣傳部的人員不多都比較精幹。因爲湔縣政府沒有設文教辦,由於工作原因宣傳部的人員,同時也和市政府那邊相熟。)前面說了縣委宣傳部有:正副部長各一人、祕書一個,然後坐辦公室、理論、宣傳、新聞、人事幹部各一個合計8人,我來了後就有9個人(加上打字員10人)。宣傳部的編制這時候共15個,和縣委組織部一樣。這時候黨的總書記耀邦同志曾經講:組宣兩部是黨的左右二手!組宣兩部一視同仁,人員配備大體相當。但具體實際中僅就湔縣而言,組織部人員多得多!經常都有近20個人上班。他們的正式幹部也沒有超編,只是從各單位抽調的臨時人員多。而宣傳部就那麼一些人!聽組織部人說機關人員不能搞多了,如果多了分房、福利等都會受影響。有宣傳部人曾和組織部陳部長開玩笑說,我們15個指標9個人上班?其餘6個人的工資是否加在表格上?但陳部長也笑着說那當然不行!
宣傳部部長姓劉,愛人是縣計劃生育委員會的幹部,家裏有兩個上小學的孩子。劉湔縣中興人和老廖同鄉,是省一級報紙記者照顧關係回來的。他當上部長後將老廖調宣傳部來,說是同鄉之間要互相扶持。但老廖說此舉把自己虧洶了!這年頭自行車是計劃物資,如果在商業局上班有好處。老廖能每年爲親戚朋友幫忙,買兩到三部自行車,到宣傳部什麼也沒有。
副部長姓江同樣湔縣人,當兵出身在部隊幹了20多年,團級幹部轉業回來。他精通照相1979年對越自衛還擊,江在軍報上發表許多照片,還發表過一些通訊報道。遠在後方的湔縣人們印象也因此很深!復員回市委宣傳部任副部長後,他爲地方照了許多像。
然後其他人等:首先祕書程眼睛近視,農業大學畢業的。他人年青戴眼鏡掌鋼筆寫個不停,一是在報刊上發表些,有關湔縣的短小新聞報道。二是寫了不少簡報介紹宣傳部的工作,縣委和宣傳部領導對他都很滿意。三是每月4天參加市委中心組的學習,聽說是爲中心組作學習記錄。然後是每次學習都要寫一期簡報,主要是記載領導們學習的情況。中國社會幾千年共同特點,誰要是在領導身邊,誰就與衆不同。不管自己怎麼樣,別人都對他另眼相看。市委遲書記曾經講過,地方向上面報道,主要寫些矮短小精悍的。如果要寫塊文章,應該是上面來人寫。遲相當重視對外宣傳工作,如果幾天沒有本市的相關新聞,他就會來宣傳部過問。
坐辦公室的是位姓付中老年女同志叫付娘,資歷很高聽她說曾坐過地委辦公室,愛人是縣人大範主任。其餘理論、宣傳、新聞、人事幹部同時也叫幹事,搞理論的老廖前面已經作了交待。宣傳幹部是位姓張的婦女同志,她主要從事對縣內宣傳,同時搞黨員教育等。新聞幹事姓安比我年青好幾歲,剛結婚不久長得一表人材,有些象電影中的那位奶油小生!他主要從事對外宣傳,在報刊上寫些一、二百字的報道。不過一次見報就是一篇,聽說他一年要上報幾十篇。人事幹部姓劉,也是部隊轉業下來的。宣傳部下屬的學校、醫院、書店、文化、廣電等單位很多。這些單位的領導行或不行、下次任命誰?一般要先由宣傳部提出意見。再和組織部匯商,然後根據幹部的級別,由組宣兩部之一、或縣委辦公室任命。文印室是位高中畢業,剛年滿18歲的田姓姑娘,這時候還操作機械打字機。
之前我幹打字員的時候,全機關的文印工作,都由縣委辦公室的打字員幾個人做。這樣很不方便,機關部門多他們嫌文件打印不及時。打字室就那麼兩三個人,一元化領導縣級主要單位部門的工作,都壓在打字室雙方都喊惱火。時間到了八十年代,縣上經濟稍稍有好轉。組宣兩部都各自配備打字員,這樣工作起來也都方便了。另外現在打字機好買,我建議買3號字的打字機。這樣比4號字稍大,打印出來的文件更好看一些。
1985年宣傳部的辦公室全部集中到,市委辦公樓的一樓。原來四樓的那間辦公室,只是作儲藏圖書資料的保管室。這年我承擔了一項新任務,即省幹部函授學院、成都分院、湔江堰輔導站的工作。我所在的一樓辦公室靠院落的壩子,有江副部長和我共兩人。江喜歡照相爲湔江堰、清城山,留存了許多文字和圖片資料。縣委宣傳部的工作仍然按步就班,就象一盤整齊運轉的軸承一樣。每個圓珠都在自己的位置,按步就班地滾動着。
本篇小說的要義是市委機關的祕書,好象與上面內容不相干?原因是湔縣1988年5月撤縣建市,由上面批准爲湔江堰市,縣委改稱市委後原來的一切都不變。本小說中的“我”才正式介入,市委中心組的工作。之前一直由程祕書在幹這件事,我只知道他每個月都要外出,和中心組的領導們共同學習4天。然後有一期簡報由他執筆,寫成後交文印室打印下發。
我1987年當上宣傳部祕書,1988年接手中心組的學習記錄工作。有必要將自己知道的20世紀八十年代,即1988年之前縣委工作的情況,向閱者簡略介紹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