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居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因爲是暑假有孩子有這河邊釣魚,我們都看到釣起來的,只是1~2兩的小魚。孩子還說管理局有規定,這河裏的魚只能釣,不能用網打、更不能電燒!這孩子山上人只10來歲,他不知道的是知青期間,有人這味江河裏,灑農藥“魚騰精”捕魚!這玩意從泰安古寺灑到水中,一直到崇州的街子,河面上都浮着半死不活的魚。沿河都是捉魚的人,第一次據說捉了幾千斤,最大的有3斤多重。第二就只捉到幾百斤,第三次味江河裏的魚,就沒有了、絕跡了!鑑於歷史教訓,清城山管理局成立後,他們強行規定除了垂釣之外,不允許在這河裏捕魚!
當年知青時候,泰安這裏是全縣少有的,能喫上飽飯的地方。生產隊集體的時候,全縣人平糧食僅400多斤原糧。這裏人均玉米就達到近500斤,摺合稻穀700多斤!只是這山上人均種地3畝多,每個勞動力種10畝!生態破壞得厲害,坡度陡峭的山地上也種了玉米。改革開放後搞退耕還林,綠化方面有所恢復。
那些年無論多麼亂,這山上的幹部羣衆都把生產抓得很緊。20世紀七十代初期的幾年,我曾在這對面山上,金鞭巖下白石大隊4生產隊,替平壩區幸福公社的親戚借玉米。春天將所借玉米背下山,秋天再將大米背上來償還。好在1980年湔縣農業生產責任制開始,到現在全縣每年人均糧食800斤。全國是1982年中央1號文件,搞農業生產責任制。困繞中國人幾千年的喫飯問題,終於得到從根本上解決。
目前喫上飽飯的農民們,正在爲更好的生活而努力奮鬥。這裏的人們或是搞農家樂,或是發展種養殖業,或是經商務工。平壩農村人多地少,農民們主要是外出打工,或是經商賺錢。平壩、山區所有農民們的第一個目標是,將幾百年的農村住房來一個革命。要將草房或瓦房掀倒,新修成別墅式的小樓。我愛人家在本市的聚源鎮,全家3個主要勞動力,丈人在場鎮賣滷肥腸、姨妹在家開供應點、姨夫在外打工。他們要爭取兩三年內,將自己的住房小樓修建起來。四周的農民們各家各戶,差不多也都是這樣規劃的。自1982年起中國農民,放開的手腳充滿力量,改革的身心多麼歡暢!一場全民奔小康的行動,正在蓬蓬勃勃地興起。
從味江這裏沿公路再進去約1公里,即前些年泰安公社所在地——沙坪。那裏是小型的場鎮,有公社機關、學校、供銷社、醫院等。1960年之前鄉場在古泰安寺那裏,之後才遷移到沙坪來。1982年全國農業生產責任制後,不久公社改稱鄉或鎮。開發後的泰安景區,包括前山以道教宮觀爲主的景區,已經合併太平鄉統一稱清城山鎮。原泰安鄉的那片林林種種的機構,合併到山外平壩處新的建築羣。沙坪這裏過去的房屋還照樣保存着。原公社的院落這時已經辦爲旅館,農民們還自發地修了些房屋,形成兩條小街搞縫紉、餐飲、小賣等活動。再朝裏面一直走即古泰安寺(原坪樂大隊)那裏,鎮政府設立了辦事處,處理景區的一些事宜。
和之前以糧爲綱的時候相比,現在這裏生態恢復,因爲旅遊顯得生氣勃勃。已經有捷足先登的單位或企業,在這裏買地建房搞賓館等。我們站在這裏的時候,公路兩旁還有綠油油的玉米地。又過了些年這山上幾乎沒空地!特別是2008年“5.12”特大地震後,所有的地方都修建成森林景觀,或賓館住房設施。一處普通的不大山區,經過旅遊開發的運作。幾十年中成長爲,承載了十億元資金以上的黃金口岸。整個後山賓館和農家樂,共有接待用的牀位1萬張以上。每年全國各地幾萬、幾十萬人來這裏旅遊或食宿,後山年總產值億元以上!
聽遲書記說過1986年,他剛來作旅遊開發調查的時候,還喫過許多苦頭。險要處別人解下腰皮帶,作保險繩護送他經過。用山民的洗臉帕上面已經沒有絨毛,主要景區又一村(之前叫白雲大隊,這時爲白雲村)的家家戶戶,都留他喫飯等等。白雲村的黨支部書記楊福海,給遲書記留下深深的印象。現在後山旅遊點開發已經完成!人們乘車到古泰安寺,沿公路再前進2公里,從五龍溝上山到又一村。再從飛泉溝折返回泰安寺,共要徒步行走30多公里。其中五龍溝口牌坊匾額上的字,還是遲書記親自題寫的。聽說遊人還多,每天牽索不斷,有千多人上山旅遊!中心組在這裏學習的幾天,中午、下午休息時大家出來,都能看到連綿成線的車和人。
我工作的宣傳系統省、成都市和友鄰縣,宣傳部領導和同志都有人來過。爲此我也幾次走完這山上景區的全程,主要是給省市縣宣傳部的,領導和同志們帶路導遊。印象中每次都要花費7~8個小時,把客人和主人都走來累得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