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居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6、羣衆實惠(下)
(內容提要:和苟小美有味江邊散步,我想了很多過去的事。和當年的情形相比,現在市上搞旅遊,推動社會大大前進了一步。)中心組學習的陳列館會議室,在面向大殿左邊展覽廳的樓上,樓下圍牆邊角落裏有座高高的亭子。大殿右邊即是茶廳,並列的還有食堂、廚房、浴室等。住宿的20多間房,主要集中在大門兩邊。會議室能容納50個人開會,這裏的接待規模一般也是50人左右!因爲是市委領導們在此,房間安排的時候,雙人間一般都只安排一人。這樣30多人的中心學習組,好象也把這裏住滿了一樣。出陳列館大門,還要走200多米石階道,才能到達清城後山的公路。我和苟小美跟着這羣領導們,大家又沿着石階向下走。道路兩旁是新栽的銀杏,其樹齡約5年左右。銀杏在這一帶山區生長快,最多再10來年就可以長成大樹。
公路邊有陳列館的停車場,能停放10多輛車。還有一排三間門廳,牆壁上刊刻有陳列館的說明文字,還有飛來椅供遊人休息。公路從清城山大門那裏上山,沿着城堡一樣的金鞭巖山崖,盤旋下來過味江上的橋進到這裏。城堡樣的山崖長約5公里,古稱清城36峯爲清城山景色最好之處。過去導遊圖上有話語說:三十六峯未曾到,清城還是沒有遊。
山崖的那一面即清城山,那裏有天師洞、真武宮、上清宮、圓明宮、玉清宮等道教宮觀。新開發的景區在清城山後面,因此就叫清城後山。如果沿着味江逆流而上,進到最裏面的古泰安寺,從清城山口計算,全部路程約40多華里。泰安公社的時候,這山上共有白石、味江、沙坪、坪樂(即古泰安寺)、白雲等10個大隊。從泰安寺上山步行20多華里,就是後山主要景區又一村。味江往下經崇州市的街子出山,最後在元通場匯入西河。
1968年底和1969年初,湔縣城關塔子壩中學的,學生們大部下鄉在這裏。當時整個泰安都還沒有公路,同學們由學校找汽車送到太平場,然後自己或家長的陪伴下步行上山。當時我也行進在其中,主要是送幾個要好的同學。不少同學邊走邊哭訴!這山上的日子今後怎麼邊?我因爲十年期間,幾乎沒有參加活動。老師印象好已經由學校照顧,下鄉在幸福公社肯定沒有哭。這時我想的是1966年開始時,滿腔熱血的紅衛兵們,現在變成悽悽慘慘的上山下鄉知青!歷史開了多麼大的一個玩笑?
兩年後知青們通過招生、招工、當教師等,逐步離開這片山區。另外又有其他更年青的初中、高中畢業學生填補進來。知青上山下鄉運動,在湔縣差不多拖了15年!到1984年才最後結束。只就當年第一批塔中學生而言,其中最後離開的,在這山上差不多呆了10年!其中就有前面章節中的梅同學,她下鄉的味江大隊,就在這條河向下左邊山峯一帶。味江大隊共4個生產隊,梅所在的2隊這裏人叫兩隊,就在這味江河下面距離約2公里處。時事易移推轉眼間過去近20年,想起她仍然叫人噓唏不已!
味江大隊對岸山上即白石大隊,那裏有片白色石頭的山坡,清代時曾開發過。1969年成都建“思想萬歲展覽館”,要雕塑巨大的“主席揮手我前進”塑像。成都曾來人勘察過,看能否用着雕像材料?結果是材質有雜色不能用。所用的純白大理石是從雲南採購的。雕石像的技師們是湔縣石器社的,我父親自1965~1971年,在縣石器社任黨支部書記。十年期間倍受衝擊,對這件事他絲毫不能含糊;真心誠意地帶領匠人們,完成這件很不一般的工作。
整黨建黨後1971年,泰安公社自己開始動工修公路。聽公社黨委馬書記說,克服了數不清的困難,從清城山一直修到山裏面的古泰安寺。全程共20多公里,1977年才完成碎石路面。再鋪成柏油路又過了多好年!聽這裏人說當年最艱難是修橋,這味江上的大橋高聳在河的兩岸。因爲要發展旅遊橋下河道中,還築成一道有木頭水閘的壩。在這段河上形成一片水面,河邊停靠有楠竹做成的筏子,夏天供遊人洗澡或撐筏子玩耍。我曾在這水裏游泳過、也撐過筏子,水閘上面水不深流速也不快。早些年即青少年時候,我在湔江的幾條河也都游泳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