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居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12、二王廟歸屬(下)
(內容提要:二王廟是歷史古蹟,同時又彙集了許多現代故事,下面展示的只是很少部分。)20世紀60~70年代的時候,湔縣人之中流傳着一個自編自創的歇後語。叫着“二王廟的當家——味道(衛)道長”,這又是怎麼回事呢?
由來在二王廟大殿右邊一座茶樓,它依山而建可以俯視滔滔岷江。進茶樓要走過一道圓型的月光門,門的上方有一道黑色木板扁額。長約3米、寬約1.5以上,上書四個金色大字“宏揚道法”,落款爲衛道長。這就是“二王廟的當家——衛(味)道長”的來歷。因爲在現代漢語中,衛:味同音;長:長通讀。衛道長在羣衆口中,成帶嬉戲口氣的味道長了。
上世紀70年代的時候,我見過衛道長。他通常是俗家打扮,身穿普遍的幹部服裝;只有齋醮的時候,才着道家的那一套行頭。那個時候他是縣上在編拿工資的人員,俗家打扮進出政府部門,辦事可能方便一些。衛道長很少講話,只要在外面就是一付忙匆匆的樣子。這時二王廟的道衆們不多,只有6、7單人。乾道就是衛道長和一個姓包的師爺,坤道則有姓唐、姓莊的等3、4個人。那位包師爺不論什麼時候,總是一身道服鶴髮童顏,深諳道家的養生之功。包師爺每天都要自己關在房中,修練一番雷打不動!所以活了一百零幾歲才昇天仙逝。衛道長活到八十八歲,雖然比包師爺少一些,但仍然是高壽了。
上世紀七十年代開放還沒有改革,湔縣1972年即開始接待外賓,由國家定爲對外開放縣。二王廟接待外國來賓,要從機關幹部中,選派一些人去摻茶送水。筆者當時只有20歲多一點,因爲在縣委機關工作,也就有時候被選派去服務。在二王廟這裏,我曾經見到華國鋒、趙紫陽、陳永貴、譚冠三等人。還見過著名的英國作家韓素英等,他(她)們喝茶的地點都在東客堂!和全國縣級地方相比,湔縣最特殊的是自民國年間蔣介石起,所有的國家領導即一、二把手都來過。
其中小平同志1955、1980、1982年一共來過三次。在二王廟領導們休息的地方即東客堂!1980年那次小平曾經在這裏,和陪同的縣委謝書記談話。他主要問全縣人平分糧多斤?當得知由於包產到戶,全縣人均有800斤的時候,小平同志表示出極大的高興。因爲我和這時的謝盛耀書記,在機關同院子居住。當天下午即聽到謝說,小平聽了他的彙報高興騰了。東客堂這裏面最俱代表性的陳設,是木刻岳飛手書諸葛亮的前、後《出師表》。
青城山天師洞翠雲樓那裏,也有同樣的諸葛亮出師表。天師洞的爲石刻,按紙張的大小雕刻在石板上。據市上搞接待工作的同志稱:2000年後有國家領導視察的時候,對青城山石刻《出師表》提出不同的看法。認爲字不是岳飛寫的!?而是後人即明代人託作的。領導說岳飛去世時才39歲,他不可能寫出如此功底的好字。因爲毛筆字要寫好很不容易,沒有10年以上的時間辦不到。後來專家們考證:青城山石刻每幅大小,與明代紙張大小一致。上面有朱元璋題寫的“純正不屈,書如其人”,說明當年朱皇帝也參與這次託作。
上世紀七十年代因爲接待工作的原因,我和二王廟衛道長、包師爺,以及其他一些坤道師父們都有些接觸。從中瞭解除到衛道長的來歷,可以說名不虛傳。
20世紀二十年代中期,一把天火把二王廟燒了一大半!僅殘存靈官殿到河畔山門一帶是原來的。其時年僅30多歲的衛道長,四方化緣八方求情。艱苦奮鬥10多年,終於把二王廟恢復到,我們今天看到的這個樣子。前面說了:據道衆們講僅二王廟大殿的,48根楠木柱頭,就花費水田40畝地價的銀子。可見其相當不容易!1985年新修的《湔縣誌》,裏面也記載衛道長,恢復重建二王廟的功德。正因爲有二王廟的襯托,湔江堰的水才更加靈氣秀峻。衛道長恢復重建二王廟的功勞,應該銘記在我們的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