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居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現對照詩中描寫的景色從頭道來。首先由於版本不同,詩的個別詞句可能不同,本文暫且以上述詩句爲準。
香積寺在詩人王維之前很久就有了,位於和大觀鎮交界的味江河畔山上。沿環山公路出太平場3~4裏,有一條支線公路進山口,再上行數里即到。向上攀的山道既陡且高,從下面看寺廟所在山峯有云氣繚繞。這就是詩中的“古有香積寺,數里入雲峯。”
“林木無人徑,深山何處鐘?”。據當地人稱,香積寺山上過去樹大林密,1958年才被破壞掉。唐代人口少全國只幾千萬人,地盤比現在還大。王維那個時代的林木,有可能茂密到遮天蔽日,道路也被掩蓋住的程度。寺廟的鐘磬之聲,從高遠山上的不知什麼地方傳來?現在香積寺山上樹木也很多,大多數是近幾十年,即改革開放後栽種的。
這裏有一條小山溝,從陡峭的山崖上淙淙而下。水小流水之聲也小,王維因此用“咽”來形容。水是從山崖下來的,故有“泉聲咽危石”的比喻。“月色冷青松”,王維到香積寺附近的時候,已經晚上有月亮光照在松樹上。由於月光只是太陽光的反射,沒有溫度詩人謂之“冷”
香積寺山上有幾處冰河時代,冰川運動遺留下來的冰臼深潭。其位置又恰巧在,水溝處有流水進出。最深的據當地人稱有2~3米,面積大的有2~3平方米,人們可以在裏面困水或游泳。遊香積寺的人有從山道上,往深潭中扔石子的習俗取名打妖沱。
詩人在暮色中走到這裏,水潭的流水聲像歌曲在歡迎他。王維猜想今天晚上可能睡個好覺,水潭流水的節奏聲,能幫助他制服失眠這條毒龍。詩的結尾“薄暮空潭曲,安禪製毒龍”,表達的就是這樣一種意思。
……。
我年青時曾聽清城山易當家講:香積寺還有漏米石和雞骨禪師的傳說。漏米石在寺廟旁邊,爲一處突出地面近2米高的崖石,崢獰而嵯峨。石中間有一光滑的槽,傳說槽中有米粒滑出,夠寺廟的僧人食用。雞骨禪師說得是某朝某代,香積寺一位嗜好食雞的高僧。昇天去見西方佛祖之前,他把所食之雞全部從口中吐出。雞們紛紛拍打翅膀,隨大師一起飛昇上天。
改革開放後香積寺恢復過一段時間,有幾單女僧人在寺廟裏操辦一切。“5.12”特大地震,這山上的農民院落,包括香積寺、普照寺都被毀掉。災後重建普照寺恢復,香積寺撤銷;農戶們都搬遷到山下的定居點,這山上全部退耕還林。小劉(應該是老劉)家及附近幾戶農家,在靠近山邊的平地上,至今都還保存着。現在這裏有很不錯的幾處農家樂,象清城後山一樣,一年四季都在接待旅遊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