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居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
我們這行人來到環山渠邊的一座小橋,過橋再走一小段路即進山。我告訴遲書記那些年在打字室的時候,農工部的申祕書打印文件,曾來講過環山渠佔湔縣農田的事。聽申說環山渠從玉堂白馬堰(現爲巖燕電站)取水,流經玉堂鎮、中興鎮、清城山鎮、大觀鎮及崇州市的街子鎮、懷遠鎮。主要是崇慶縣受益,有10多萬畝農田得到有保障的灌溉。但1958年開挖的時候,一共佔湔縣的田地2000多畝。“十年期間”溫江地委協調這件事,當時湔縣的方案,是要崇慶縣劃撥田地補償。但地委領導提出“龍江風格”,叫湔縣發揚風格;不要崇慶縣劃田算了,我們也只能接受。
什麼是“龍江風格”?十年期間有一部《龍江頌》的樣板戲電影。說的是某一個大隊,爲了給受旱災的其他公社送水灌溉,將自己的幾百畝田地淹沒了。這種捨己爲人的精神,就叫共產主義的“龍江風格”。申祕書的意見是一句“龍江風格”,就把湔縣的2000多畝田地了結?這太不應該了。這時候遲書記插話說,那個人嘴巴厲害連他也有些怕。
遲書記講的此人確實如此!他個子小人稱“矮子”,但嘴巴真的不一般。1978年恢復高考的第二年,我也去參加考試。這年上線成績275分,我只考得272分。落榜也就算了,但申來打印文件時候,開口閉口都叫我“大學生”。氣極之下我推過申一掌!40多歲的矮個子,決不是20多歲正常青年的對手。申找過機關黨委,還找過縣紀委控告我打他。但這人嘴巴討厭是出了名的,再說我只推他一掌,也沒有什麼後果。因爲沒有相關人士來找我,估計申的告狀無人理採。
這行人正說着話來到我知青時候,幾個同伴洗澡後換衣褲的照壁處。當年的情形現在不好再講,從石階梯上到10來米的高臺後,空曠的普照寺展現在面前。當年上高臺即是山門,旁邊有飛馬靈官的石雕像。兩旁石刻對聯:到遮(同“這”)裏他就是銅肝鉄膽也要回頭向善,入此門任隨你紫袍金帶亦須合掌皈依。現在靈官像還在,山門、大殿、經堂等5重殿堂、共20個院落、301間房屋沒有了,成爲一大片空地。石雕的高高燈杆還在,這燈杆爲龍抱柱,下面還有石雕的圍欄。小劉說拆廟的時候也有人想拆燈杆,是鄉上的領導保存下來作紀念的。
望遠處殘存的以藏經樓爲主的4幢院落,64間房屋好象更雄壯一樣。那年拆廟拆到最後這4幢院落,溫江地委領導發覺。上面當即發話制止,同時還提出地區出資50~60萬元,由湔縣將普照寺恢復起來。相關工程人員實地勘察後認爲,即便有500萬元人民幣也恢復不了。地委領導批評一通後也只好作罷,於是這最後4個院子殘留下來。實際上這大片空地也不空,已經有幾戶農民院子在這裏面。
網上載:普照寺位於湔江堰市大觀鎮——清城外山風景名勝區內。原系一殷姓祠堂,始建於元,明代毀於火。作爲佛教寺院,在清康熙年間(公元1684年)重建,到光緒十二年(1886年)完工,歷時205年。普照寺原名“鎣華廟”,清道光年間稱普照寺,從開始到現在已有三百多年曆史。曾與成都市文殊院、昭覺寺和新都寶光寺並稱爲川西四大禪林。現在看已經是過去的歷史?!展示在我們面前的普照寺,象劫後餘生一樣。(文廟山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