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居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田坎從集體到個人這不是倒退,沒有黃豆喫纔是倒退,總不能說有黃豆喫就是資本主義?
“其次田坎面積,只佔全部水田面積的百分之幾。還有百分之九十幾的面積由生產隊集體掌握,不會影響社會主義公有制性質。總之我認爲田坎:集體種的好就集體種,私人種的好就私人種。現在的問題是集體種不好,應該下放給農民私人種。”
張廣欽講話後湔縣田坎,立馬就下放給農民家庭種植。當年全縣又恢復,每年能調幾百萬斤黃豆給成都,就近供應市場的好局面。這時候我是縣委辦公室的打字員,據縣計委打印的統計表:生產隊集體種田坎,每畝產黃豆8斤;全縣30萬畝田,總產黃豆240萬斤。農民家庭種,每畝產黃豆20斤;總產600萬斤,比集體多360萬斤。
但張書記被人舉報,有人向上告狀到省委!上面認爲他不應該向一般幹部,把探索中的問題,直接了當地說出來。張當年就由地委書記,調省委機關作祕書長。但湔縣的田坎沒有人能收歸集體,一直都是農民個人在種植。1974年批林批孔,一個造反派出身的公社黨委書記;割資本主義尾巴,硬要把本公社田坎收歸集體。但這個人被農民潑了大糞,他家在附近農村另外公社。家裏種植的自留地和田坎作物,也被人連根拔起徹底破壞掉。城門失火殃及池魚,和他一起的親戚也遭殃,同等的莊稼也被毀掉一些。
1975年小平同志搞整頓,湔縣每個農民重新劃撥1分田(地)的自留地。1976年初面對越來越猖獗北京王張江姚,及其地方上幫派體系。中共四川省委又下發文件,每個農民再劃撥0.5分飼料地。其指導思想體現在,當時省委領導的講話文件中。上面說:人平1分自留地一年稻麥兩熟,可以收150斤糧食。加上田坎糧、房前屋後的蔬菜、瓜豆等能勉強度日。這樣那怕集體生產顆粒無收,也不至於象1960年那樣餓死人!後來可能認爲1分地產不到150斤糧食,1976年初省上又下發文件。給農村每人0.5分的飼料地用來發展養豬,這兩項措施當時曾得到農民的極大擁護。話說回來現在是大包乾農業生產責任制,農民和城裏人的喫飯問題,已經從根本上得到解決。
看到溝邊上的那些桑樹,我想起那些年桑葚很受孩子們的喜歡。但父母也爲此操心不少,因爲喫多了會肚子痛。我記得蕭蕭小時候,在水溝邊摘桑葚喫。被母親看到屁股上挨幾巴掌,這個拖鼻涕丫頭還哭着流了眼淚。現在因爲能喫上飽飯,可能還有錢稍稍打扮自己。這個初長成的女兒,出落得象天仙一樣。只差這麼一步她就可以,去全國人民都向往的北京,在那裏工作生活甚至安家!現在一是蕭蕭不能去,二是他們家還向我潑髒水。人們思想上的進步真難!就這一步比過長江、黃河、萬里長城還甚。蕭蕭和她的家人邁不過去,我也心有餘而力不及。
在哲人說過人們思想上的進步,那怕一點點也要以百年爲期。在中國皇帝打倒還不到100年,所以好多事情大家要看得慣。現在面對難以逾越的思想障礙,我只得以這句話自我安慰。(文廟山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