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頁格式化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貘獸
據說中國古代的文獻稱熊貓爲貘但裏面說貘的皮膚刀槍不入,還說“其大熊貓在我國古典中叫貘,或者貔貅。
《東周列國志》裏提到魏犨獨制貘獸,“貘獸”就是大熊貓.
你注意文中描述“似熊非熊”“其紋黑白斑駁”都是大熊貓的特徵。至於“其鼻如象”不是說它的鼻子像大象一樣長,是說鼻子(動物解剖學叫吻部)比較長,正是大熊貓特點...鼻如象”,這又和熊貓不一樣了...
貘科是現存最原始的奇蹄目,保持前肢4趾後肢3趾等原始特徵。貘體型似豬,有可以伸縮的短鼻,善於游泳和潛水。貘科現存僅貘屬的4個種,分別分佈於東南亞和拉丁美洲兩地。馬來貘分佈於東南亞從緬甸、泰國南部經馬來半島到蘇門達臘島,體型較大,身體黑白兩色,易於辨認。
美洲的3種貘均體色比較單一,體型多小於馬來貘。中美貘分佈於墨西哥到哥倫比亞之間,體型較大,是拉丁美洲現存體型最大的陸生動物。南美貘分佈於南美洲廣大地區,外形接近中美貘而略小,是現存貘中分佈最廣,數量最多的一種。山貘分佈於南美洲安第斯山區北部,體型小,毛長而略捲曲,比較適應山區的寒冷環境。亞洲和美洲的貘雖然成貘體色有較大區別,幼貘卻比較相似,身上均有花斑,軀體粗壯笨重,體長近2米,體重200千克以上;皮膚厚韌,毛被稀少;鼻端向前突生,能自由伸縮;耳中等大小,卵圓形;尾極短;有1對乳頭。現有貘四種,是較原始的奇蹄類,曾遍及歐洲和亞洲,中新世開始遷入美洲。中國南方更新統地層中發現過貘屬的化石,現在殘存於亞洲南部的一些、中南半島以及美洲。貘是食草動物,體形像豬,但比豬大,在距今100萬年到1萬年之間廣泛生存於溫暖潮溼的環境,在我國主要分佈於華南地區。但由於環境的變遷,巨貘在1萬年前滅絕。目前,除了東南亞尚存其“近親”——馬來貘外,貘的其他物種已經全部滅絕。
歷史上,貴州境內曾有大量的貘生存,但貴州省博物館僅館藏少量的貘化石。貴州省考古專家曹波說,巨貘化石的出土對史前考古的斷代提供了重要佐證,對古代氣候和地理環境的研究有較大價值。
中國古代對大熊貓的別稱。
見《爾雅》、《雅》、《本草綱目》、白居易《貘屏贊》、《東周列國志》、《說文》、《南中志》、《舊唐書》、司馬相如《上林賦》、《雷波縣誌》、《酉陽直柰nai州總志》、《竹山縣誌》、《長陽縣誌》等。
貘屏贊白居易的作品《貘屏贊》長慶三年,約莫公元八二三年,附錄全文如下貘者,象鼻犀目,牛尾虎足,生於南方山谷中。寢其毗闢瘟,圖其形辟邪。予舊病頭風,每寢息,常以小屏衛其首。適遇畫工,偶令寫之。按山海經,此獸食鐵與銅,不食他物。因有所惑。遂爲贊曰:邈哉其獸,生於南國。其名曰貘,非鐵不食。昔在上古,人心忠貞。征伐教令,自天子出。劍戟省用,銅鐵羨溢。貘當是時,飽食終日。三代以降,王法不一。鑠鐵爲兵,範銅爲佛。佛像日益,兵刃日茲。何山不音:產?何谷不隳?銖銅寸鐵,罔有孓遺。悲哉彼貘,無乃餒爾。嗚呼!匪貘之悲,惟時之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