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成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鰣魚基本上已經成了記憶中的味道,林峯他們將第二集的主題定爲尋找鰣魚,一開始在街頭進行採訪,明確表示嘗過野生鰣魚的,年紀都超過五十以上,年輕人幾乎都不知道鰣魚是什麼味道。
楚雲夢採訪到一個將近六十歲的大爺,大爺回憶起鰣魚來也是感觸頗多,“那是我二十歲以前的事情了,那時候鰣魚和大閘蟹一樣並不稀罕,菜市場裏就有得賣,而且價格也便宜,普通的工薪階層都喫得起。”回憶起鰣魚的味道,老大爺神采飛揚描述得繪聲繪色,“那種滋味美極了,尤其是魚鱗,入口即化,現在的魚根本就沒法比。”
鰣魚雖然珍貴,卻是屬於經濟魚類,並沒有被收入野生動物保護名錄,後來數量急劇減少才引發關注,然而還是在八十年代的時候就已經絕跡。
鰣魚的人工養殖已經進行了很多年,最近纔有所成,主要就是因爲鰣魚對生存環境要求苛刻,而且極其嬌貴,人工孵化的魚苗本身已經體弱容易傷亡,對水質、氣候要求還非常高。
而且,只要有點風吹草動就會致死。
因此鰣魚的養殖場都在僻靜的地方,而且目前養殖的基本上已經不是原本的長江鰣魚,而是美國鰣魚,即使說兩者同宗同族,但其實還是有很多不同,只能說是親戚,不能一概而論。
不過長江鰣魚已經絕跡的話,也只能以此來做替代。
光是尋訪記憶中的鰣魚,人工養殖等等,林峯他們就花了兩天的時間,一直在街頭巷尾的採訪探尋。
“宋代大文豪蘇東坡不僅拼死喫河豚,對鰣魚也是鍾愛有加,將其稱爲‘借鱗魚’,又讚美是‘南國絕色之佳’,曾寫詩道:尚有桃花春氣在,此中風味勝鱸魚。而從明朝萬曆年間開始,鰣魚就成爲貢品被獻給皇帝,到清朝康熙年間,鰣魚也被列爲滿漢全席中的重要菜品。”楚雲夢在街上一邊走一邊說,攝像機就在前面不遠處拍攝,她看向林峯接着就道:“說了這麼多,那鰣魚到底是什麼味道呢,我已經迫不及待的想要嘗一嘗。下面,就讓林峯來給我們介紹這倒美味,值得一提的是,林峯要做的可是真正的長江鰣魚,這是他自己培育的。”
這話說出去只怕沒人會相信,既然長江鰣魚都已經絕跡了,現在人工養殖的都是美國鰣魚,那怎麼培育?不過林峯也不在乎這個,反正就是那麼一忽悠,要是說系統提供,那不是更扯淡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