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道長不孤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最初的克里奧爾語來自於奴隸貿易。西班牙人在美洲逼迫原住民採礦。但當地居民死絕之後,又從非洲運來奴隸。這些奴隸來自於非洲的不同部落,所使用的母語各不相同。他們彼此之間也難以交流。
奴隸們爲了彼此交流,將大傢伙的母語,混合着奴隸主的語言進行使用。這種混合語言就是一些詞彙,沒有語法規則。但是,這些奴隸的後代們聽着自己父輩使用這種語言交談,就將這種語言當做母語。
隨後,他們本能的爲這種沒有語法與詞法的語言進行了補全,成爲了一種有“獨立”的自然語言。
這個過程往往只需要一代。
克里奧爾語的存在,證明了“語言”本身是一種本能——和喫飯喝水走路膝跳一樣,是一種銘刻於肉體上的本能。
儘管具體的語法仍舊是後天傳遞的,每個民族的語言都來自歷史的長期積累,但是“說話”的能力,“學習外語”的能力,都是與生俱來的。
心理語言學家中有不少人都覺得,“克里奧爾語”的誕生過程,就是“普遍語法”存在的證據。
“我有一個朋友,長期在非洲做田野調查。”英格麗德說道:“他這幾年去的一個國家是個很小的國家,只是長期處於內戰之中。十多年前,全世界都不怎麼好,明白吧……那種世界性危機也波及到了那邊。那個小國陷入了內戰,人們彼此屠殺。如果不是30年各國加強了維和部隊的力量,恐怕又是一場大災難。”
“就算有聯合國介入,還是有來自不同部落的孤兒……他們被聯合國集中了起來。而在難民營裏,新的語言誕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