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叄歲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作爲曾經的月國貴族,王昭一直想不明白兩件事,第一件北伐戰爭,第二件讓出泯江北岸。北伐一事儘管已經去了近八十年,時間可以抹去痕跡,可以抹去參與其中的人,卻攔不住閒人的探視之心,王昭便是其中之一。
北伐一事,月國籌備了十幾年,出動了百萬大軍,聲勢浩大,結果卻是無功而返,爲了查證失敗的原因,王昭詢問過很多人,查過記錄,得到的答案差不多,都是怪山,怪地形,沒有提及別的因素,這答案顯然是在逃避,這讓王昭很憤怒,很難釋懷。
北岸一事更是怪異無匹,王昭聽說過無數版本的理由。有人說是皇族爲了顧全己身,是爲了撤回駐防的二十萬精銳,那些都是皇室直屬。有人說是想誘敵深入,想引同盟軍渡江南下,然後殲滅其主力。有人說是領軍大將怯戰,私自下命後撤……
曾自以爲能領軍作戰的王昭,經歷變故後,突然發覺自己傻得可愛,如今流落至同盟,被迫換了角度,用同盟的視角一看,王昭頓時豁然開朗,也有了自己的分析,北伐失敗一事,王昭總結出了四個主要因素:
第一,地形。同盟境內複雜多變的地形,親身體驗了一把窮山惡水,王昭直接把地形列到了第一位,原因爲二,一爲後勤難至,二爲無法利用人數優勢,人再多,展不開也沒用。
第二,亂。北上的百萬大軍成分太雜,是由二十幾個領主私軍加皇族軍隊組成,彼此間的小心思太多了。
第三,盟軍。康國、陳國、同盟三方友誼遠超想象,三方對月國的態度讓他們達成了統一,康、陳兩國的支援成了重中之重。王昭不清楚三方現在的狀況,至少當年他們可以說是共命相連。
第四,八族子弟的團結與悍勇。桑國南下伐月時捲走了八族二十萬青壯,北歸時卻僅剩六萬多人,南下一途成了八族血淚歷,爲了不被隨意消耗,他們只能抱團取暖。王昭沒能查出月軍北上時同盟死了多少人,也不敢問,可一次偶然的參觀卻讓王昭心肝直顫,那地方是辛部祠堂,祠堂內放置在高位的靈牌足有二百一十四個,那位置代表着戰死之人。
北岸一事,王昭也得出了自己的結論,那就是月國主動退出,無險之地守之無用,與其把二十萬大軍放在北岸當活靶子整天提心吊膽,不如找個藉口撤回來,反正丟的也不是皇族領地,隨便找個替罪羊就能翻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