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荊洪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第436章珊瑚礁石的奧祕
儘管劉傻子是科普作家,對於海洋神話與哲學也是有研究的,劉傻子說:“這位北海之神海若,與河神展開了一番‘哲學對話’,共七段,內容涉及事物的相對性、不定性、無窮性、認識特點,提出了自然規律的客觀存在、人如何認識這個規律和如何返歸本真的哲學主張。在這裏,海若並沒有什麼神奇怪異的舉止性狀,反而成了一位哲學家。其實,這是莊子闡述哲學思想時習慣採用的方法。他是借河神與海若的對話來進行思辨,海若在這裏已成了他哲學思想的‘代言人’。”
文史作家於張喜說:“不僅在《莊子》中有關於這位海神的記載,《楚辭》中也有。這說明在上古時代的確有關於海若的神話傳說,而不是莊子與屈原的隨意杜撰,只不過其他記載已經佚失了。依莊子所言,這位海若既然能和注入海洋的黃河之神相遇,那麼他其實是渤海之神。而古人的確有‘北海亦通渤海’之說。”
夢弟問:“這位海若長什麼樣?”小聰說:“我知道,長得不好看,我看過一篇文章對海若的描寫。”
資深評論編輯劉媛媛說:“對於海若的形象,《莊子》《楚辭》中都沒有詳說。北魏酈道元《水經注·濡水》引《三齊略記》有所提及,‘(秦)始皇於海中作石橋,海神爲之豎柱。”
科普作家李任惠說,始皇求一相見,神曰:“我形醜,莫圖我形。當與帝相見,秦始皇乃入海四十里,見海神,左右莫動手,工人塔以腳畫其狀。”
於張喜說:“神怒曰:‘帝負約,速去!’始皇轉馬還,前腳尤立,後腳隨崩,僅得登岸。畫者溺死於海,衆山之石皆傾注,今猶岌岌東趣’。”
劉傻子教授說:“這是畫家在偷偷畫海神的醜相,引起海神發怒。這位‘形醜’的海神是不是海若呢?考其秦皇入海處,相傳就在山東榮城。《古書圖書集成·山川典》卷二八記載,‘今見(山東)成山東海水中有豎石,往往相望,似石橋,又似石柱。乍出乍沒,或雲始皇渡海,立此石以爲記’。故《三教源流搜神大全》斷言,‘此海神即海若是也’。”
天已經亮了,太陽剛剛露出頭。海洋奧祕探索行動組迎着涼爽的海風,走過金黃色的沙灘,登上停靠在港口的南海夢想科考艇。此時的大海,氣勢磅礴,翻滾的浪花,像千軍萬馬一樣衝向海岸,耳邊迴響着大海的呼嘯聲,就像戰場上勇士們的吶喊聲。南海夢想科考艇在波光粼粼的海面上行駛了一陣,靠近了一個珊瑚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