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水03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有人說老虎代表了恐懼,我覺得應該更進一步,代表的是pi的本能情感。在第一個故事裏,pi把自己一分爲二,自己代表着人性或理性,老虎是剝除了理性的原始本能——本能地發怒,本能地恐懼,毫無掩飾地表達自己最粗糲的慾望。”
“但第二個故事,就真的合乎情理了麼?“
“回想一下第二個故事的過程:pi、母親、水手和廚師登上救生艇。水手受傷,很快死去。廚師將其喫掉。然後pi不小心放跑了一隻海龜,被廚師毆打。母親與廚師爭執,被廚師所殺。廚師把母親的屍體扔進大海喂鯊魚。pi出於憤怒殺了廚師,並喫掉了他。”
“在這個故事裏,各種元素和第一個故事完美對應,母親=猩猩,廚師=鬣狗,水手=斑馬,老虎=pi的本能,看似完美無缺,合乎情理,連最理性的保險公司都快要認同,但其中卻存在着兩個破綻。”
“第一個破綻,是香蕉。”
“當pi講述第一個故事的時候,說猩猩坐着漂浮的香蕉而來。保險調查員立刻指出,香蕉不會漂浮。當pi講述第二個故事時,對這個細節居然沒有修改,仍舊堅持說媽媽坐着漂浮的香蕉前來。”
“香蕉在現實裏能否漂浮,並不重要。在電影的世界裏,保險調查員指出香蕉不能漂浮,這代表了一種常識,它的功能是用來牽出pi講的故事裏反常識的地方,內在邏輯是自洽的。”
“第二個破綻,是媽媽的死。”
“廚師是一個對食物很執着的人,他會喫老鼠,會把水手殺掉用肉做魚餌。對他來說,每一塊肉都是極其寶貴的。可是媽媽死後,廚子沒喫掉她,扔到了海里餵了鯊魚——這是一種浪費,尤其是廚師已經喫過了水手,對他來說,最大的心理障礙已經消除,沒理由會做這種浪費行爲。”
“第二個故事本身已經非常圓滿,卻多了這兩個頗爲醒目的蛇足。實際上,它們也是刻意被保留下來的標籤,用來提醒觀衆——第二個故事也並非真實——至少隱瞞了一部分真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