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瓜烏龜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在南宋孝宗治下的那段歲月裏,朝廷勵精圖治,一度營造出一幅繁榮昌盛的盛世畫卷。縱然“隆興北伐”如流星劃空,短暫輝煌卻又遺憾落幕,但也無疑象徵着南宋王朝自南渡以來,最爲悲壯且不甘屈服的吶喊。
時光流轉至淳熙十六載,亦即公元1189年,一場祕而不宣的權力交接戲劇般上演,史稱“紹熙內禪”。厭倦了龍椅重壓的宋孝宗決意退居二線,將萬鈞江山交予了接班人——南宋第三位帝王,宋光宗趙惇。
這位新上任的官家趙惇,自幼體質欠佳,性格舉止間常現恍惚迷離,心智狀態猶如霧裏看花,捉摸不定。更要命的是,他懼內至極,皇后李鳳孃的威勢無人能敵。原本孝宗辛苦打下的穩固江山基礎,卻在新皇登基後悄然生變。強勢的後宮之首不僅攪動後宮風雲,其影響力更是如蔓藤般悄悄攀爬至前朝中樞,自此,南宋的國力如同夕陽西墜,步入了一段不可逆轉的衰落之路。
隨着紹熙年間的黃昏臨近,在繁華的臨安府及其周邊地區,一股暗流湧動,一羣身手不凡、行蹤飄忽的盜匪頻現,他們如同夜幕下的魅影,屢次施展高超手法犯案。儘管官府傾全力佈下天羅地網,派出各方捕快密探追蹤排查,但這些神祕盜賊依然逍遙法外,始終無法徹底剷除。
那時執掌臨安府的知府正是趙師睾,此人在當時士林之中聲名狼藉,堪稱宋代最遭人唾棄的文人士大夫。爲了阿諛逢迎權傾一時的大佬韓侂冑,趙師睾可謂無所不用其極,甚至不惜放下身段,在草叢之中模仿犬吠之聲,只爲贏得韓侂冑一笑!這般厚顏無恥,簡直是斯文掃地!
在這種唯利是圖、道德淪喪的官員治理下,臨安府的治安狀況自然每況愈下,混亂不堪。然而,在這一片混沌中發生了一樁奇案,更加引人注目。一名神祕盜賊每次作案之後,都會囂張地在犯罪現場留下“我來也”三個大字,彷彿是對官府的一記響亮耳光。儘管這無疑是赤裸裸的挑釁,但不論官府如何絞盡腦汁,這名膽大包天的賊人依舊如幽靈般來去自如,始終未能落入法網。
隨着時間推移,“我來也”的威名在京師街頭巷尾不脛而走,成了宋廷內外熱議的話題焦點。茶餘飯後,百姓們不再談論尋常抓賊之事,認爲那太過平淡無奇,轉而熱衷於探討誰能智勇雙全地“擒獲我來也”,以此來展現過人的機敏與手腕。
突然有一天,臨安府下轄的治安機構帶來了一個重大消息——他們聲稱抓獲了一名嫌疑人,指認其就是那個令人心驚膽戰的“我來也”本人!聞此消息,府衙內的主管人員立刻火速上報府尹大人,並迅速部署了一場審訊行動。
一番脣槍舌劍下來,那嫌疑犯非但矢口否認自己就是“我來也”,而且還辯解得滴水不漏。更爲棘手的是,搜捕過程中並未找到任何與案件相關的贓物。面對這種尷尬局面,府衙方面苦於沒有確鑿的口供作爲證據,加之缺少直接物證,按照《宋刑統》嚴謹的法律條文,根本無法坐實這名嫌犯的罪名。無奈之下,只好暫且將其關押待查,期待着更多線索浮出水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