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徒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伯顏!”董文柄大聲答道,“以威望、資歷、智謀與決斷,皆非伯顏大人莫屬!”
忽必烈驚訝地看向董文柄,正遇上董文柄那明澈的目光。這個建議是無私的,也附合忽必烈自己對形勢的判斷。殘宋的勢力在一年內死灰復燃,並且越來越壯大,朝廷必須提高對其的重視度。傾全部江南之力,對付廣東、福建兩路,從力量對比上來看,取勝的難度應該不大,需要考慮的是時間早晚問題。
如果解決殘宋時間拖得太久了,領軍武將的選擇上就需要甚重。統帥整個江南大軍的人不但要善於指揮大規模戰役,而且要求威望高,可以讓各族將領心服。最重要的是此人對朝廷要絕對忠誠,不能起了擁兵自重的念頭。否則,以江南各地的賦稅和四十餘萬各族兵馬的支持(其中有三十幾萬新附軍),一旦尾大不掉,必然給朝廷深重災難。
“陛下所用之人,必須當得起這個大任。兵馬既動,陛下必授予其全權。此乃兩國之對決,並非一地之叛亂。是以臣舉薦伯顏大人,望陛下慎重思之!”董文柄繼續說道,讓忽必烈把滅宋大業,提高到新的高度。就像當年蒙古軍西進一樣,領軍的統帥,大汗不加以任何節制。
“事關重大,容朕思之!”忽必烈扣打着額頭說道,想了一會兒,試探着低聲詢問:“大兄,可爲朕一行?”
“謝陛下厚恩。但,但臣是漢人,體弱,年老,實在當不起這個重任!”董文柄感動地熱淚盈眶,哽咽着推辭。
他年少時知兵善戰,曾攻城掠地,決戰沙場,是個難得的帥才。眼下忽必烈不以他爲漢人爲忌,董文柄自己卻不敢接這個擔子。此外,他的身體的確也大不如前。爲忽必烈出謀劃策,已經精疲力竭。真要獨領數十萬人馬出征,估計其結果是南宋未平,英雄先死。
“大兄,朕一直當你是兄弟,從沒當你是漢臣!”忽必烈的大手搭在了董文柄的肩膀上,認認真真地強調。
“微臣有負皇恩了!”董文柄慚愧地低下了頭,瘦弱的脖頸上,幾條青筋不住地湧動。顯然,內心裏爲忽必烈的話,激盪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