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徒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宋祥興二年春三月,北元以張弘範爲平宋都元帥,總督江南諸路四十萬軍。另派蒙古、探馬赤、漢軍五萬,號一百萬南下。
話剛從皇帝嘴裏說出來,朝堂上就開了鍋般亂做了一團。元制最早爲耶律楚才所定,模仿於遼、金兩國之處甚多。而遼、金兩國的制度,又多模仿於宋。有宋一朝,文臣是最膽大,也是最敢諫的。加上蒙古人天生粗狂,所以,一些蒙古官吏當即就跳了出來,對忽必烈的話進行了置疑。
“陛下,此舉萬萬不可!”伊實特穆爾第一個出列盡御史之責,“張弘範年齡、威望皆不能服衆,陛下以他領大軍,恐前線調動不靈,誤此平宋大事!”
張弘範的赫赫戰功,衆人心裏都清楚,所以也不能在指揮能力上對張弘范進行質疑。但威望和令人信服方面,是個非常好質疑理由。御史中丞薩里曼跟着站了出來,附和伊實特穆爾的意見。對於張弘範本人,他沒有什麼不滿,但指揮近五十萬大軍,應該是蒙古人來做主帥。這句話大夥不明說,但心裏都認爲唯有這樣,才附和天下以蒙古人爲主的道理。
“臣以爲,九拔都足堪此任!”兵部侍郎楊韌忠氣呼呼地跳出來,針鋒相對地進行了反駁。他特意忽略的張弘範的姓氏和種族,而是逐一列舉了張弘範的赫赫戰功。最後,針對伊實特穆爾所說的威望問題,大聲反駁道:“凡領兵之將,威權出於君,而非出於己。諸將懷忠君之心,自然令行禁止,何來威望不足以服衆之說!臣以爲,御史大夫所言,實乃大謬也!”
御史大夫伊實特穆爾、太師伊徹察喇、御史中丞薩里曼等人老臉頓時憋成了黑色,知道自己不小心被楊韌忠抓住了紕漏,悄悄以眼神示意右丞相伯顏,請他爲蒙古族官員站出來說話。卻見伯顏半眯縫着眼睛,彷彿睡着了一般,壓根不想參與這場政治較力。
“陛下,臣有話講!”平章政事阿合馬見事不妙,趕緊跳出來給諸蒙古官員幫腔。大夥針對漢系官員運作了這麼久,如果最後反而讓張弘範掌握了軍權,就等於幾個月的權力鬥爭,完全以漢系官員的勝利而告終。這種事情,非但蒙古大臣不能允許,阿合馬等色目大臣也無法忍受。
“劉深怠誤戰機,陷害同僚。陛下仁慈,不追求其罪,臣等亦無話說。然陛下又讓漢臣領重兵,以臣之眼,此舉無異於昭示陛下,劉深之輩無罪有功。如此賞罰不明,誰還敢爲陛下效死力。甚至那些已經戰死的蒙古將士,也不會在天國平息對此事的怨恨!”
“對,陛下,賞罰不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