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徒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此時的文天祥,滿腦子的迷惑早已被驚詫所取代。他知道陳龍復是丞相府中受自己影響較大,接受新事物較快人物之一。但萬萬沒想到,幾日不見,陳龍復的進境已經當刮目相看。非但自己想到的,他想到了。自己沒想到過的細節,陳龍復也想到了。
燈下翻開那疊字紙,入眼得是清一色的楷書,筆力遒勁,字跡清晰。不是士大夫之間互相誇耀所用的詩詞和佛法、修行等無病**的感悟,而是關於以魚代糧的各種實際操作辦法。
“取生油三錢,急火烘鍋。淨魚入鍋,改文火烘烤,加鹽、生薑……,半個時辰後肉爛骨脫,可得肉茸,入口即化,誠爲美味也,名爲魚鬆。如是,一斤魚可得魚鬆四兩(古代一斤爲十六兩)。五口之家烹之,每日可制魚鬆二十斤。可自食用,亦可售之,衣食無憂也……”一張未署名的文章中寫道。從作者用詞的小心謹慎上來看,明顯是受到上司要求,認真完成的一份報告.
接下來的幾分報告都是類似的內容,有快速製造乾魚的流程,有燻魚的保存期限研究,有在沿海建立超大冰窖的可行性報告,如是種種,全是關於海魚如何長時間保存,並轉化爲糧食的分析。還有人建議,將城中百姓大批遷往流求,利用那裏不下於福建的平地面積和與世隔絕的環境,開荒屯田,爲丞相府開拓穩定糧食供給渠道。
時間一分一秒的走過,文天祥的心下越來越驚。顯然,陳龍復和他主持的泉州府,在如何利用海魚的探索上,走在了大都督府和科學院的前面。
在所有報告的最下邊,是一張宣紙,上邊只寫了“建城”兩個字。從字體上來,肯定出自陳龍復親筆。
一瞬間,文天祥的心情已經出離了驚詫,驀然從燈下抬起頭,仔細地打量起陳龍復,打量起這個文名不在自己之下的儒者來。
“丞相大老遠跑到泉州,不只是爲了一個罐頭廠吧!”陳龍覆被文天祥看得有些不好意思,避開他的目光問道。
“恐怕,少卿看得比我還遠!”文天祥點頭,答非所問。少卿是陳龍復的號,這兩個字今晚被文天祥每每提起來,都帶上了幾分嘉許之意。
屋子內沒有其他人,兩個曾經的大儒笑着,從對方的目光深處尋找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