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徒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進攻(八)
祥興三年三月,遣鄒洬、張唐等將一軍出福建取梅州,陳吊眼將一軍取上杭。梅州兵少,洬一鼓而下之。
在《後宋書》中,史家根據梅州攻防戰的激烈程度不高和殲敵太寡,對此戰着墨甚少。這種春秋筆法自然惹得很多參謀們的不滿,在他們眼中,這是破虜軍走出福建的第一仗,標誌着破虜軍從創立之初的疲於自保,開始走向局部反攻。同時,此戰是副帥鄒洬成名的第一戰,還是破虜軍有史以來,傷亡最少的一戰。無論從歷史意義和軍事借鑑價值上看,都不能僅用一鼓而下四個字來概括。
但是參謀們的說辭也無法說服修史者,以局外人眼光看,這次從開始到結束持續不到半個時辰的戰鬥,的確乏善可陳。既沒有舌燦蓮花的說客說得敵人棄械來歸,也沒有足智多謀的儒者運籌帷幄,決勝千里,更沒有俠肝義膽的武將在百萬軍中斬將奪旗。梅州之戰,破虜軍只是憑藉裝備和人數“欺負”了對方,迫得對方不得不半途束手。
“欺負”的結果就是,第一波炮擊剛剛結束,梅州城頭就豎起了降旗。主將張弘正喪命於炮火之下,盧芳元、張洪等漢軍千戶的率領城內殘軍開城迎降,結束了這場沒有懸念的戰鬥。
關於張弘正的死,還有另一個版本。民間傳言,戰鬥結束後,有人在福州城牆下找到了張弘正的遺體,抬到了鄒洬請示處理辦法。鄒洬看見一柄刀從張弘正後腰插入,及沒至柄。欲給諸位降將記功,卻沒有人肯領這份功勞,只好把張弘正按陣亡上報,掩蓋其被刺的真相。
梅州被攻克後,西征破虜軍在鄒洬指揮下繼續向西推進。在白鹿山一帶全殲出城迎擊的崔邦彥部,遂克循州。連雲堡、龍川堡守軍在盧方元的勸說下,主動放下了武器。破虜軍兵不血刃拿下兩個要塞,兵鋒直指廣州新豐鎮。。
與此同時,許夫人和張元帶領興宋軍攻克的增城,將萬餘探馬赤軍擊潰。呂師夔見大勢已去,唯恐被破虜軍和興宋軍圍困,略做抵抗後放棄廣州,率部退入英德府。兩廣一帶的江湖豪傑趁勢而起,擊殺北元地方官吏,攻打防禦設施不周全的縣城,爲破虜軍開拓道路。戰敗後躲入深山的江淮軍士卒也重新匯聚起來,在破虜軍南方哨探頭領陳子敬的指引下,積極配合破虜軍的行動。
廣南東、西兩路,善於審時度勢的地方豪強們如坐鍼氈。失去了北元主力在身邊撐腰,每個家族都不知道該如何應對眼前的局面。組成聯軍東進去支援呂師夔?他們不敢,也不願意下那個血本。放下武器直接向破虜軍投降,他們又無法斷定福建大都督府會不會不追究大夥出賣江淮軍和行朝的舊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