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徒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天下(九)
祥興三年七月,有船隊自南海還。泉州商尤、利、田、賽四家,將自沿海各國所購粳米兩萬石捐贈於福建大都督府。戶部侍郎杜規感其德,問四姓所欲。四姓曰:“別無所求,唯願在約法大會中得一席之地而!”
宋丞相文天祥允之,天下大譁。
剛剛堵在福建大都督府門外鬧過事的老少名儒們再次聚集起來,大聲抨擊文天祥此舉乃破壞華夏千載文制,遺禍殃及子孫的亂命。
大都督府不予回應,只是由剛剛病癒的陳吊眼出面,敦請諸位儒生門換一個地方鬧事,不得妨礙大都督府日常運作。
陳吊眼素有惡名,又曾經染過瘟疫。衆儒避之唯恐不及,怎肯冒着生命危險與其理論。於是將戰場從大都督府院牆外轉移到報紙之上,從齊公重商喪國開始罵起,一直罵到蒲壽庚辜負大宋,將兩千餘年商人禍國殃民的惡行一一挑揀出來,號召天下有識之士認清這些人的嘴臉,抵制他們參加約法大會。
這一來,將福、泉、漳、廣四州的商家全部惹怒了。有錢的大商人們紛紛效仿尤、利、田、賽等人,捐糧捐物幫福建大都督府賑災,以此換取自己在即將舉行的約法會上的發言權。而財力有所不及中、小商家,則出錢僱傭了大批文人,在報紙上對腐儒們的言論進行反擊。從玄皋犒師、呂不韋興秦,一直說到大都督府成立近四年來商人們所做的貢獻,舉例說明商人們非但不是禍國殃民之人,而且比儒者有良心。請儒者們自己拍胸脯算一算,每當國家危亡之時,投降外族的名流中,到底商人居多,還是儒者居多?
雙方打了個不亦樂乎,在陳吊眼和完顏靖遠的壓制下,都不敢採用武力,只能試圖用言語貶損對手。短短數日內,大商人們私下買賣良家婦女淫樂,仗財力欺壓良善,趁天災囤積居奇的“醜行”,和大儒們搬弄是非,朝秦暮楚,賣國求榮,說一套做一套的“壯舉”都被翻了出來。雖然這些事情大多數是牽強附會,查無實據,依然讓看熱鬧的百姓大開眼界。
最近幾年,通過工人夜校和軍隊學堂的培訓,城市中識字的人漸漸多了起來。很多人平素本來對報紙不感興趣,見爭論雙方吵得如此熱烈,紛紛將注意力轉移到名人隱私上面。一些私人開辦的小報銷量由此扶搖直上,隱隱有逼近官辦的《華夏舊聞》的勢頭。
“原來那些衣着光鮮的人,也有如此不堪的一面!”道邊小店裏,替人打雜的小夥計們一手託着油乎乎的報紙,一手拿着作爲午餐的熱乎包子,邊喫邊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