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徒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天色漸漸暗了,裊裊炊煙在各營寨中升起。隨着炊煙,民軍們歡快的山歌響徹原野。兩江大都督鄒洬披着件暗紅色披風在營地間巡視,周圍情景很熟悉,像及了當年他帶兵與文天祥圍攻贛州的時候。
身爲兩江大都督的鄒洬至今沒能忘記當年在江南西路的慘敗,十萬民軍根本沒有與北元的一戰之力,剎那間土崩瓦解。將士們不敢戰,特別是面對蒙古武士時,除了鞏信將軍麾下了江淮勁卒,幾乎沒有人能在蒙古人面前舉起刀。
那屈辱的景象鄒洬永遠難望。很多戰前指點江山,慷慨激昂的人在逃跑的路上被蒙古武士從背後追上殺死。還有很多素有勇名的人直接放下武器,跪倒在路邊等着蒙古人上前砍殺。
幾年來,隨着破虜軍發展,鄒洬漸漸總結出了當年戰敗的原因。以文天祥爲首的將領們不通軍務是一個原因,更主要原因是,宋人身上,從官員到百姓,都缺乏抗爭的勇氣。面對着洶洶而來的元軍,人們寧願跳海自殺,也沒膽量提起刀來,決死陣前。
那是一個民族的靈魂死了,經過幾百年的重文輕武懦化。經過幾百年強君弱民的努力,華夏失去了自己的靈魂。沒有靈魂的民族,即便拿着再好的武器,過着再富足的日子,面對外敵也無力一戰。
鄒洬希望自己能幫助文天祥重塑華夏民族的靈魂。當這個民族面對強敵的時候,他們會選擇抵抗,而不是束手就擒。如果能做到這一點,即使北元在下一刻以傾國之兵殺到江南,也無法在江南立住腳。相反,如果一切都倚仗破虜軍,倚仗着他人拯救,一旦破虜軍在局部小敗,只會趁火打劫的民間武裝們還會再一次崩潰。
所以,鄒洬把破虜軍派到戰場外圍,而把民間武裝和起義的新附軍擺在了樂安城外。他希望今天所有參加戰鬥的人,無論他們抱着什麼目的而來,都能體會到,所謂戰無不勝的韃子,也是一個腦袋兩條腿。他們餓了也會頭暈,受傷也會倒下,失敗時也會跪地求饒。只有這樣,今後在戰局不利時,兩江的百姓,纔不會放棄對勝利的希望。
鄒洬把戰鬥力比較強的武忠和張直的部隊調到了達春最可能突圍的正北方,並把破虜軍全部火槍手放在了這個方位。東南方交給了從福建趕來的警備軍第四旅和另幾支民軍,西方則由冒充過破虜軍打劫過元繼祖和李諒的山寨頭領王憲帶着幾家民軍防守。爲了保險起見,鄒洬把能運過來的火炮,都瞄準了樂安城的四個門口,吩咐炮兵們,只要有人試圖探頭,就直接用炮轟,不必等任何人的命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