兔耳齊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只可惜,無論怎麼小心清理,最終也只能保留其中的三分之一,剩下的吊穗必須從宮外找。
靳木桐跟潘志承翻閱了清宮檔案,得知原先製作宮燈的匠人由內務府造辦處管理,專門爲宮燈設了燈庫,而這些匠人就住在東華門外的一條衚衕裏,如今這條衚衕雖然已經沒有燈籠匠人了,這個地名卻保留下來,依舊叫做燈籠庫衚衕。
除此之外,清宮的宮燈也從外面採買,花樣繁多,讓人琳琅滿目。
而乾隆年間,玻璃出現在紫禁城內,養心殿裝上了玻璃窗,而玻璃材質也被用在宮燈上。
靳木桐同時還找到了一段傳說,據說當年嘉慶皇帝爲了慶賀乾隆的九十歲壽辰,從全國各地聘請各種工匠製作各式宮燈,只是宮燈還沒有做好,乾隆便駕崩了。
工匠們沒了活,有些返回故鄉,而有一些則是留在了北京,在前門、天橋等地開設了一些燈籠鋪,除了給宮廷做宮燈之外,也給老百姓做,於是便有一些老鋪子流傳下來。
靳木桐和潘志承查到這些之後,跟木器組、絲織品組的領導開會研究,決定再度啓用宮外採買的方式,從老店居盛齋採購一批宮燈的吊穗。
由於宮燈一直是靳木桐和潘志承負責的,採購燈穗的事情也交給兩人負責 ,陪同前往的還有絲織品組的一位同事。
三人來到了北京做宮燈做了一百多年的居盛齋。
這店鋪位於大名鼎鼎的琉璃廠附近的一條小巷裏,從外觀看上去,十分不起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