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米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我知道這個故事會引起爭議,肯定有些人會開道德法庭,扳着面孔訓人,所以我寫了一個,也就是所謂“醜話說在前”,先打個招呼,提醒某些愛搞道德說教的人不要看這個故事。但肯定有些人沒看,或者看了,但覺得自己那些批評不算道德說教,總而言之,就是有些人忍不住要指指戳戳。
對此,我寫了系列,主要是關於兩個問題的。一是我對“性格決定命運”的看法,二是我對“犧牲生命與犧牲色相”的看法。我對這兩個問題的看法,並不是因爲寫這個故事才形成的,而是早就有了的,只不過因爲信奉“不干涉他人活法”的處世原則,我沒有爲此寫文章罷了。
但現在涉及到我寫的故事了,而且是在我的博克里,我認爲我出來談一談不算干涉他人,只不過是對干涉到我頭上來的人做個回答而已。如果你不是因爲評我寫的故事說這些話,我肯定不會對你的看法說半個“不”字。
雖然說了這麼多,仍然有人從道德的角度對人物指指戳戳。這些評論,在我看來,完全沒有什麼積極意義。如果你是把我寫的東西當文學作品的,那麼你這些指指戳戳算不上文學評論;如果你是把我寫的東西當我朋友的故事的,那麼你的這些指指戳戳很不友好。所以我奉勸這樣的人到自己博克去發表這些評論,一旦你不在我的博克說這些話了,就跟我不相干了,我就不會反砸你了。
但這句話引起了某位網人的不滿,以爲找到了一個報仇雪恨的機會,先是在我的博克大肆攻擊,將我的話篡改爲我對讀者說“不許進來”,然後根據自己的篡改發了很多高論。我回了幾貼,發現了這位網人的真實面目,就沒再理她了。但她還不甘心,跑到原創貼她的系列論說文“寫手的胸襟”。
她這個系列,首先是概念不清,連博克究竟是個什麼東西都沒搞清楚,也沒有定義一下什麼是“胸襟”,就開始洋洋灑灑地“旁徵博引”,其結果當然是漏洞百出,一個本來該談寫手的修養問題的系列,搞成了談文學評論、言論自由、社會規則等風馬牛不相及的東西。而她對這些東西,自然又是概念不清的。
她的這個系列在原創貼出後,引起了很多網友的批評,而這位高談胸襟的人用自己的行動清楚地告訴人們她對“胸襟”究竟理解到一個什麼程度。用一位網友的話來說,就是當自己是寫手時,要求讀者要有胸襟;當自己是讀者時,要求寫手要有胸襟。
這其間還有一位網人大聲吶喊,叫大家自尊自愛,不要到艾園來,不要看艾米寫的東西,說艾米這樣“委瑣的心靈,寫得出什麼好作品”。
我非常高興地看到大家仍然到艾園來,仍然跟讀。我也非常高興地看到,道德說教式的評論在艾園基本絕跡,而跟貼的熱情並未衰減。
故事裏的人物就像生活中的朋友一樣,都是有缺點有優點的,如果我們對生活中的朋友求全責備,我們就很難交到朋友。如果我們對故事裏的人物求全責備,我們就很難欣賞到人物美好的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