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米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世界是一個客觀存在,但我們心中的世界則是主客觀的結合,是我們眼中看到的世界。我們身邊的人是一個客觀存在,但他們的思想和內心,我們只能根據他們的言行去推測揣摩。不管他們說什麼做什麼,我們都可以把他們的動機往好的方面揣摩,也可以把他們的動機往壞的方面揣摩。
往好的方面揣摩,我們可能把一個壞人當成了好人,我們也可能因此看到了一個值得我們愛的人;往壞的方面揣摩,我們可能冤枉了一個好人,但我們也可能因此少上一個當。
人的一生,不就是在不停地觀察、揣摩、判斷、決定嗎?
世界複雜,人生複雜,人性複雜,要想永遠不犯判斷錯誤是不可能的,所以我們對人對己,都不應該太苛刻,我們只能要求自己在當時、當地,根據所擁有的信息,儘量做準確的判斷,但萬一判斷錯了,也不必太自責,因爲自責於事無補,因爲我們已經盡力了。
所謂LOSER哲學,一言以蔽之,就是:“事前諸葛亮,事後阿Q”。對人對己都是如此。
如果我們以這樣的眼光看待海倫和BENNY,我們會同情他們,理解他們,祝願他們幸福,而不至於糾纏於過去的舊帳,總說“她當時就不該跟李兵結婚”“她當時就不該跟老闆去紐約”,或者“他當時就不該加入那個幫”。
有人說,我這樣說,也是爲了他們好,想讓他們以後吸取教訓。其實你不說,他們也早已吸取教訓了,他們爲他們的“當時”付出的代價,已經使我們看故事的人覺得太沉重,難道他們作爲當事人不知道吸取教訓?難到我們以爲海倫還會再找個李兵?或者BENNY會再加入一個幫?
不錯,很多人是出於一片好心來責備故事人物的,但真正的好心要顧及效果。我們之所以會出於好心責備別人,在很大程度上是因爲我們不相信別人是聰明智慧的,或者我們覺得他們是當事人,所以一定比我們“渾”,而我們這些旁觀者纔是“清”的。
相信當事人是聰明智慧的,相信當事人往往比旁觀者清,可以使我們少操很多心,少苛責別人,少招人恨。做兒女的常常覺得父母羅嗦,其實也就是因爲父母一片好心,但老是把兒女當傻呼呼的孩子看待。
這個故事裏的人物,都是一個個矛盾統一體,有很多不合我們邏輯的言行,有很多不合我們道德觀點的做法,有很多結果出乎我們意料之外,好像該獎的沒獎,該懲的沒懲。這在某些人看來,就會是“邏輯混亂”。殊不知,這就是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