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敏傑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關於烏孫人的起源說和民族屬性,有好幾種版本。一是匈奴族說:這種說法強調的是烏孫和匈奴生產方式很接近,都不從事五穀生產,以遊牧爲業,還有就是烏孫和匈奴始終保持着緊密關係,但也經常兵戎相見,打得血流成河。
二是突厥族說:主此說者有俄國突厥語學家B.B.拉德洛夫、日本學者白鳥庫吉等人,所持理由,一是烏孫與突厥開國始祖的傳說均與狼有關;二是烏孫稱國王爲昆莫或昆彌,王族貴人的名字多以“靡”字收尾,以及見於記錄的少數烏孫語均屬於突厥語族;三是突厥阿史那氏系烏孫的後裔;四是烏孫分佈的區域恰爲後來突厥族興起的基地。因此他們認爲烏孫是突厥人的祖先,這兩者是具有傳承關係的同一個民族。
三是東伊朗族說:20世紀30年代以後,蘇聯一些考古學家以A.H.伯恩斯坦爲代表,認爲烏孫很可能屬於東伊朗族。特別是從20世紀50年代起,蘇聯考古學界有更多的學者認爲烏孫是東伊朗族塞卡人(即塞人)的一支,塞卡文化與烏孫文化是一種文化的兩個階段。烏孫於西漢初期至南北朝初期遊牧於天山以北伊塞克湖南岸至伊犁河流域一帶,國都赤谷城位於伊塞克湖南岸,另說在納林河畔。
但這種說法是非常荒謬的,因爲烏孫第一次出現在史書上記述的就是戰國時期,位於河西走廊月氏人的西邊,他們和大月氏爲鄰,所以纔會打得不可開交,以致秦末時月氏人擊敗烏孫人,烏孫王難兜糜也被月氏人殺死了。那時候難兜糜的兒子獵驕糜剛剛出生,不可能繼承王位,國家無主,四分五裂。匈奴的冒頓單于收養了獵驕糜,等他長大成人之後,推舉爲國王,並召回了烏孫分崩離析的各部,烏孫王國得以復國。
烏孫人來到塞地的北面擊敗了那裏的塞種人。後來大月氏人被匈奴擊敗遷徙到烏孫以南並同塞種人交戰,再次趕走了南邊的塞種人,佔據了伊犁河流域的大草原,重新開始了新生活。
烏孫人和月氏人有不共戴天之仇(大月氏人殺死了烏孫王難兜糜),他們聯合匈奴老上單于,趕到伊犁河谷去追殺大月氏。大月氏打不過聯軍,被逼再次遷移,這一次遷移到了大夏國境內,依附於大夏。烏孫趕走了月氏人,覺得伊犁河谷這片地方還不錯,適合放牧,因此舉族遷了過來。這樣,烏孫就成了上古新疆的主要種族之一,而且因爲張騫的拉攏,和大漢朝廷有了千絲萬縷的聯繫。
其餘兩種說法,第一種完全是胡說八道,日本人、朝鮮人吸收了大量漢唐文化,但完全是兩種人。第二種說法最可靠,最有力的證據便是阿史那氏能證實屬於烏孫人的後裔。阿史那是突厥可汗的姓氏,在突厥種族中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因此,烏孫在長時間的演變中繁衍成了突厥族,然後又在長時間的演變中繁衍成了今天的操突厥語系的哈薩克等民族,線索是很清晰的。
在亞歷山大即將把天山南北變成自己的後花園之時,月氏和烏孫兩族的關係再一次變得異常緊張了起來。
喜歡亞歷山大四世請大家收藏:www.xiakezw.com亞歷山大四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