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衡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水通南國三千里,氣壓江城十四州。
《題八詠樓》
我們單看這詩的氣勢,這哪裏像一個流浪中的女子所寫啊!倒像一個亟待收復失地的將軍或一個憂國傷時的臣子。那一年我到金華特地去憑弔這座名樓。時日推移,樓已被後起的民房擁擠在一處深巷裏,但依然鶴立雞羣,風骨不減當年。一位看樓的老人也是個李清照迷,他向我講了幾個李清照故事的民間版本,又拿出幾頁新蒐集的手抄的李詞送給我。我仰望危樓,俯察巷陌,深感詞人英魂不去,長在人間。李清照在金華避難期間,還寫了一篇《打馬賦》。“打馬”本是當時的一種賭博遊戲,李卻借題發揮在文中大量引用歷史上名臣良將的典故,狀寫金戈鐵馬,揮師疆場的氣勢,譴責宋室的無能。文末直抒自己烈士暮年的壯志:
木蘭橫戈好女子,老矣不復志千里。但願相將過淮水!
從這些詩文中可以看見,她真是“位卑不敢忘憂國”,何等的心憂天下,心憂國家啊!“但願相將過淮水”,這使我們想起祖逖聞雞起舞,想起北宋抗金名臣宗澤病危之時仍擁被而坐大喊:過河!這是一個女詩人,一個“閭閻嫠婦”發出的呼喊啊!與她早期的閒愁閒悲真是相差十萬八千里。這愁中又多了多少政治之憂、民族之痛啊!
後人評李清照常常觀止於她的一懷愁緒,殊不知她的心靈深處,總是冒着抗爭的火花和對理想的呼喊,她是爲看不到出路而愁啊!她不依奉權貴,不違心做事。她和當朝權臣秦檜本是親戚,秦檜的夫人是她二舅的女兒,親表姐。但是李清照與他們概不來往,就是在她的婚事最困難的時候,她寧可去求遠親也不上秦家的門。秦府落成,大宴親朋,她也拒不參加。她不滿足於自己“學詩漫有驚人句”,而“欲將血淚寄山河”,她希望收復失地,“徑持紫泥詔,直入黃龍城”。但是她看到了什麼呢?是偏安都城的虛假繁榮,是朝廷打擊志士、迫害忠良的怪事,是主戰派和民族義士們血淚的呼喊。1142年,也就是李清照58歲這一年,岳飛被秦檜下獄害死。這件案子驚動京城,震動全國,烏雲壓城,愁結廣宇。李清照心緒難寧,我們的女詩人又陷入更深的憂傷之中。
李清照遇到的第三大磨難是超越時空的孤獨。
感情生活的痛苦和對國家民族的憂心,已將她推入深深的苦海,她像一葉孤舟在風浪中無助地飄搖。但如果只是這兩點,還不算最傷最痛,最孤最寒。本來生活中婚變情離者,時時難免;忠臣遭棄,也是代代不絕。更何況她一柔弱女子又生於亂世呢?問題在於她除了遭遇國難、情愁,就連想實現一個普通人的價值,竟也是這樣的難。已漸入暮年的李清照沒有孩子,守着一孤清的小院落,身邊沒有一個親人,國事已難問,家事怕再提,只有秋風掃着黃葉在門前盤旋,偶爾有一兩個舊友來訪。她有一孫姓朋友,其小女10歲,極爲聰穎。一日孩子來玩時,李清照對她說,你該學點東西,我老了,願將平生所學相授,不想這孩子脫口說道:“才藻非女子事也。”李清照不由得倒抽一口涼氣,她覺得一陣暈眩,手扶門框,才使自己勉強沒有摔倒。童言無忌,原來在這個社會上有才有情的女子是真正多餘啊!而她卻一直還奢想什麼關心國事、著書立說、傳道授業。她收集的文物汗牛充棟,她學富五車,詞動京華,到頭來卻落得個報國無門,情無所託,學無所傳,別人看她如同怪物。
李清照感到她像是落在四面不着邊際的深淵裏,一種可怕的孤獨向她襲來,這個世界上沒有一個人能讀懂她的心。她像祥林嫂一樣茫然地行走在杭州深秋的落葉黃花中,吟出這首濃縮了她一生和全身心痛楚的,也確立了她在中國文學史上地位的《聲聲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