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衡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會議開始了,我被安排坐在樸老的右邊。正好會議給每人面前發了一套《佛教文化》雜誌。其中有一期發有我去年去西藏時拍的一組13張照片,並文。圖文分別圍繞佛的召喚、佛的力量、佛的僕人、佛的延伸、佛是什麼、佛是文化等題來闡述。我翻開雜誌請他一幅幅地看,邊翻邊講。他聽說我去了西藏,先是一驚,而後十分高興,他仔細地看,看到興濃處,就慈祥地笑着點點頭。最後一幅是我盤腿坐在大昭寺的佛殿前,背景是萬盞酥油燈,題爲“佛即是我”,並引一聯解釋:“因即果,果即因,欲求果,先求因,即因即果;佛即心,心即佛,欲求佛,先求心,即心即佛。”這回樸老終於些微地衝破了他的平靜,他慈祥地看着圖上的人影,大笑着用手指一下我說:“就是你!”並緊緊握住我的手。因爲樸老聽力不好,所以我們談話就湊得更近,大概是這個動作顯得很親密,又看見是在翻一本佛教文化雜誌,記者們便上來搶拍,於是便定格下這個珍貴的鏡頭。
會議結束了。我走出大廳,走在綠中帶黃、綿軟如氈的草地上。我想今天與樸老相會釣魚臺,是有緣。要不怎麼我先說不來,後來又來了呢?怎麼正好桌子上又擺了幾本供我們談話的雜誌?但這緣又不只是眼前的機緣,在前幾十年我便與樸老心緣相連了;這緣也不只是佛緣,倒是在藝術、詩詞等方面早與樸老文緣相連了。緣是什麼?緣原來是張網,德行越高學問越深的人,這張網就越張越大,它有無數個網眼,總會讓你撞上的,所以好人、名人、偉人總是緣接四海。緣原來是一棵樹,德行越高學問越深的人,這樹的濃蔭就越密越廣,人們總願得到他的蔭護,願追隨他。佛緣無邊,其實是佛學裏所含的哲學、文學、藝術浩如煙海,於是佛法自然就是無邊無際的了。難怪我們這麼多人都與佛有緣。富在深山有遠客,貧居鬧市無人問,資本是緣,但這資本可以是財富也可以是學識、人品、力量、智慧。在物質上,更重要的是在精神上富有的人,纔有緣相識於人,或被人相識。一個在精神上平淡的人與外部世界是很少有緣的。緣是機會,更是這種機會的準備。
車子將出釣魚臺大門時,突然想得一偈,便輕輕念出:
身在釣魚臺,心悟明鏡臺。
鏡中有日月,隨緣照四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