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衡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一說古詩詞,人們可能就想到深奧難懂。其實古人的好作品恰恰是最通俗易懂的。如李白的“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杜甫的“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李清照的“花自飄零水自流,一種相思,兩處閒愁”,都明白如話,但又不只是“白話”,這裏面又有音樂、有圖畫。因爲詩的功能是審美,並不是難爲人,好詩人是在美感上爭風流的。倒是今人學詩、作賦,食古不化,以僻爲榮,不美反澀。
中學生正當花季。
花兒是美麗的,但我們切不可停留在這美麗的瞬間。植物在開花季節其實是最辛苦最關鍵的階段,它大張開綠葉拼命地接收着陽光的熱量,深扎着鬚根,急切地吸吮着大地的養分。那花蒂之下開始生長一粒小小的果實,將實現一次生命的跨越。如果這道坎兒邁不過去,便只有短暫的美麗。你仔細觀察菜園裏、果樹上有多少空花朝開暮謝,隨風委地。人生何嘗不是這樣,總有一個最關鍵的時期等着你,總有一道坎要憋足勁才能邁過去,這就是中學時期。
中學是童心剛過,青春初臨,無論是生理還是心理,思想還是知識,都處於一個萌動期,朦朦朧朧又躍躍欲試。未入社會的門徑,卻已摸到了人生的輪廓;還沒有成熟的思考,但已有豐富的想象,這時最需要加強基本的素質訓練。除課堂上學習的文化知識外,他還需要從社會上、從課外讀物中汲取這四方面的營養,即情感、理想、人格和審美。這是青年立身的四大支柱。
人從孃胎裏生出來,像一切動物一樣,對母體有最本能的依賴。馬克思說:“人是各種社會關係的總和。”作爲社會的人,他的母體是整個社會,他首先感受到家庭的溫暖、血緣的情懷,接着又感受到朋友的友誼、同事的支持,還有對異性的愛戀,然後又組成一個家庭開始人生的下一個循環。親情、友情、愛情這是誰也擺不脫的一張巨網,緣分就是網上那一個個的結。人們因緣結網,不斷展延,構成溫馨、和諧的人生。青年人要懂得愛,懂得友好、感恩和回報。無情則無義可言,無事業可言,無朋無友、無戀無家便沒有生命。中學生應該成爲一個知情有義的人。
但是隻靠情感還不夠,還得有理性來撐起人生的大廈,這就是理想。理想一旦確定就義無反顧,勇敢前行。一切雜念、誘惑、困難,都會被甩到一邊。我們看山間穿行的火車,呼嘯着鑽洞、過澗,不管窗外多美的風景,還是多急的風雨,全然不顧,它只向着預定的目標前進,這就是理想的力量。理想是人生觀,這一輩子該怎麼活;理想是大目標,這一生該做點什麼?理想確立之後,便可氣宇軒昂地去闖一番事業了。一個人在社會上或歷史長河中永遠是渺小的,只有當他的奮鬥與國家、民族、時代連在一起時,他纔可能功成名就,才能變得偉大。所以理想離不開對國家、社會和歷史的貢獻。有的人一生默默無聞,所營只爲餬口;有的造福國家,造福人類。爲政如開國領袖,辦實業如大企業家,從事科研則如居里夫人、愛因斯坦。當一個人事業有成時,他也就站起來,立得住了。一箇中學生雖還未入社會,但他胸中應有必成大業的理想。
人生在給世界上留下一點業績的同時,也就留下了一個自我塑造的我,於是社會就有各種各樣的“人”。既然“人”會千差萬別,就要有一個做人標準,要講人格。這是平行於做事的另一個人生軌跡。由於人類要相互合作才能生存,怎樣做人從來就不是個人的私事,而是公德、公行。人們總是努力在公共關係中找到一個最合適的行爲準則,成就一個最佳的形象。《共產黨宣言》裏說將來:“每個人的自由發展是一切人自由發展的條件。”就是說你要做一個不妨礙他人,幫助他人,讓大家都喜歡、都尊重的人。這裏有一個最起碼的界限,就是不能自私,不能傷害他人和社會。凡從自私出發的人,大到賣身求榮、叛國投敵,小至蠅營狗苟、損人利己都爲人所不齒,也都成不了大器。這也就是爲什麼從精忠報國的岳飛,到毫不利己的白求恩都一樣受人們的尊重。當一箇中學生理想在胸,邁向社會之時,同時也要思考一下將要把自己塑造成一個什麼樣的人。
美是生活的一種附加,就像穿衣並不只爲暖還爲美,像喫飯並不只爲飽還要求味。稍一留心,我們就會發現這個世界上處處有美,人人愛美。人人都在追求美的衣飾、美的房子、美的山水、美的藝術、美的人。花季少年的中學生,首先應有我要美、我很美的信心,人人應該有美的體魄、美的心靈,美男如山,美女如水。但求美先要懂得審美,能發現自然美,懂得藝術美,然後才能把自己塑造得比較美。這樣不論是你看世界,還是世界看你,就都相得益美,那是怎樣一個快樂的人生?
請記住,情感,是你成長的綠蔭;理想,是你前進的風帆。沿着大情大理這兩根軌道,勇敢地去追求高尚的人格和美麗的人生吧。你就是一個高尚的人,幸福的人。事實上,我們的先人就是這樣做的。是他們年積月累創造了人類的文明,也創造了文明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