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橙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機牀系統化設計的概念並不是由中國學者首創的,其思想可以一直追溯到機牀起源的年代,在那個時候,中國人甚至還沒有接觸過現代意義上的機牀。
什麼叫系統化設計,如何做系統化設計,在過去200年中有着不少討論,但真正取得實質性的進展,卻是在過去的十幾年中。而在其中做出最大貢獻的,便是來自於中國的工程師和學者。
自2000年開始,中國便成爲全球最大的機牀消費國,隨後又成爲全球最大的機牀生產國。生產技術的進步,從來都是與應用息息相關的。豐富的應用實踐,爲工程師和學者們提供了海量的研究數據,這便促成了中國在機牀系統化設計領域裏的飛速進步。
肖文珺從十幾年前便開始進入這個領域,憑藉着她的天資以及臨機集團、蒼龍研究院所提供的實踐機會,她很快就成爲這個領域裏的佼佼者。到現在,在全球範圍內,如果肖文珺自謙說自己的水平只能排第二,還真沒有哪個人敢跳出來說自己是第一。
肖文珺所研究的機牀系統化問題,涉及到三個層次。
第一個層次,是單臺機牀的最優化設計。她所以會在這個方面做出成績,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情勢所迫。中國機牀與西方機牀相比,在零部件的精度方面有很大差距,要想在短時間內趕上基本沒有可能。在這種情況下,如何通過零部件的配合來彌補單個部件的精度差異,就成爲一個很有價值也很有挑戰性的課題。
在唐子風的支持下,肖文珺和於曉惠聯手,一個做理論研究,一個做實踐驗證,也不知道花費了臨機集團的多少研究經費,終於開發出了一套計算模型,並且成功地應用於生產實踐。
有了這套模型,臨機集團便補上了零部件精度不足的短板,能夠製造出精度、品質不亞於西方同行的高端機牀,參與市場競爭。由於降低了對零部件精度的要求,臨機集團的機牀還擁有了價格上的優勢,進而獲得了更強的競爭力,也改寫了機牀市場的競爭規則。
於曉惠向楚佔龍等人說起工匠精神和工程師精神的差異,其實也並非強詞奪理,而是有一定依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