咬文嚼紙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記者繼續說道:“但是有一個問題我還是想請教蕭總,歷史永遠沒有對錯,都是一直向前的。科技已經發展到這個程度,空天車和懸浮屋也已經出現,他們對國家經濟、人們生活方式,甚至人們的就業影響是顯而易見的。
回到上一名記者的話題,我想請問,就算科技在發展,經濟必須要轉型,那些回到家中失業的民工朋友們就一定是被犧牲的對象麼?就像98年國企改革潮,只能被犧牲麼?”
記者的心中十分的不解,她說道:“爲了國家,或者我們的經濟轉型,他們被犧牲掉了,他們的背後有家庭,也有老婆孩子,有父母。現在雖然大家都已經奔小康了,喫飯肯定不會存在問題,但是這種貧富差距,是否會對他們而言不公平。”
這個問題得到了現場不少記者贊同。
《南方經濟》的記者繼續說道:“其實我在來這裏之前,我專門去農民工輸出大省山川省採訪了一位剛剛失業回家的民工,看看他們失業後的生活狀態。說實話,有些具體。喫穿不愁已經不是現在大家追求的目標了,這位民工朋友因爲失業,沒有更多的收入,只有在家。
他的孩子也只能夠在本地的縣上唸書,去不了更好的學校,也就無法接觸到最優質的教育,會和城市的孩子差距越拉越大的,未來這些孩子成長以後,也會無法在科技的前沿工作,還會重複父輩的命運。這是嚴重的貧富差距,要是這種差距在持續下去,是我們這個國家和人民的不幸。”
記者在發言的時候,蕭銘一直在安靜的聽着,沒有打斷或者是反駁,而是傾聽。
今天既然是開誠佈公記者會,那麼蕭銘就要傾聽大家的話,只有相互坦誠相待纔是解決問題的辦法。
“蕭總,我的問題提完了。”
蕭銘點點頭,說道:“你問題很多,我一個個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