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在輪下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其三是務實效而去虛文。大亂之後,風俗靡然,要切實改變它,重點是在陛下。那些將帥之材,智必能謀,勇必能戰。那些庸奴下材,本無智勇,看見敵人動輒潰逃,他們無異於盜賊。平時賜予他們過度,這些官員任職時間很長,如果朝廷稍微收斂一下他們的權力,稍微減少一些他們的待遇,他們就心存不滿,消極怠工了。這些都是任命官員、將軍的名號虛文導致的;這些將領分屯在外地,沒有別的選擇,只能一切安養姑息他們,惟恐一個武夫發怒。他們教習衆人擊刺之術,有如聚集遊戲,紀律蕩然無存,就算是他們的將帥都不敢自保,這些也就是治軍的虛文。雖然聖上的好詔音、好政策也不少,但是一些虐吏沮於下面,得不到很好的執行。許多政策本身是好的,但是這些胥吏故意把它推行到極致,也就是奮力推行到反面,物極必反,好的政策也就成爲了壞的政策。比如當年王安石的熙寧變法就是這樣。現在,朝廷讓守將出力自保,他們就調發丁夫,作爲勞役;如果說優待犒軍,他們就搜刮錢財。這些弓材弩料、竹箭皮革,干涉軍需之具,日日徵求,因緣奸弊,於是再次增加租稅,而且把它記載到赦令上,說是朝廷的旨意,誰也不能豁免。他們用這種欺諞民衆的東西,就是愛民的虛文啊。望陛下留意實效,不要弄這些愛民愛軍的虛文。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其四是大起天下之兵。如今宿衛單弱,國威銷挫,希望早早勾發京師衛士趕赴朝廷,又把徵集禁軍精壯士兵的條件下發到兩浙、福建、江東、西、湖、南、北、四川、二廣等地,抽揀禁軍,貢發充御營正兵,提高他們的月廩薪水待遇,精加訓閱,由陛下親自帶領他們。天子的軍隊既然強大了,那麼中國內部的兵變自然就消失了。
其五是定根本。自古圖王霸之業的人,必然先定根本之地。建康雖然是六朝舊邦,但陛下的責任,與東晉初年不同。陛下父兄在敵人手中,現在苟且偷生,他們聽說陛下登上寶位後,肯定每天早晚望着南方說:‘我兒子現在是中國帝王,我馬上就要回去享福了!’而現在一些大臣,竟然出策讓陛下去南方巡狩(躲避敵人),另外尋求建都的地方,於是沒有了恢復國家的決心。況且今天河北、河東的民衆,早就知道朝廷不再回東京京城去了;而山東、京西、淮甸,現在還希望陛下不要丟棄他們。若現在還依然推遲拖延歲月,那麼所有這些地方,都成爲敵國的了。臣願陛下趕緊命令呂頤浩、杜充指揮諸位將領過江,全面建立防務設施,而自己以精兵二三萬爲禁衛軍,找個隱蔽的地方趕緊建置營屋,把老弱病殘安頓在裏面;然後由陛下提兵渡江而北,派遣使者巡問江北父老,撫綏梃刃戰鬥的義勇民兵。至於荊州、襄陽,大規模措置建設,做爲根本之地,就好像漢高祖之於關中,漢光武之於河內那樣,作爲支援的大後方。況且巡歷往來,征伐四出,而所必須固守堅決不能丟失的,就是荊州、襄陽地區。陛下年富力強,現在軍隊強大,並不像過去一些人白手起家那樣建立功業。如果能堅忍聳厲,坐薪嘗膽,堅持不懈去戰鬥的話,以陛下的聰明洞照,肯定能取得成功。
其六是選取宗室之賢才者建立封建任使,建立藩鎮。陛下之族,被擄掠北去者很多,所幸免者有幾個人呢?黃潛善、鄭瑴等人以小人之見,讓陛下把庶子過繼過來繼承基業,這不符合傳統的禮儀,恐怕肺腑之間,肯定有人就會產生非分之想。如果再有人恫疑虛喝,恐怕皇帝就會動搖初心。所以,自從南都(今商丘)以至維揚(揚州),那些被誅竄的族人,被疑忌的族人,陸陸續續找見了,但是還沒有得到很好的照顧,這恐怕未必是治親齊家的美意吧。應當逐漸建立茅土之制,星羅棋列,以慰祖宗在天之靈,以續國家如線之緒,使仇敵知道趙氏在中國的後代還有許多人。皇室家族失而復得的人,並非只有陛下一人而已。只要皇上妥善安排讓他們建立藩鎮,這樣他們就不會橫心逆謀了,也就安心守家了。
其七是存紀綱以立國體。現今天下萬物之原,本於陛下。如果陛下能力行孝弟,則天下忠順者就來了;如果陛下好賢遠佞,則天下愛惜名節者就出來了;如果陛下欣賞清白,那麼貪污的人就屏退了;如果陛下崇尚行義,那麼奔競貪婪之人就減少了;如果能旌獎實行,那麼謬誕的人就會少了;如果能尊貴忠厚,那麼殘刻之人就遠離了。但是,如果把這些事情做反了,就會頹波日慢,一直到全部事情都糜爛而後才能停止。至於文詞之麗,言語之工,倒置是非,移易黑白,就更不宜做這些浮薄行爲了。靖康二年,着作郎顏博文佞諛張邦昌,就說他是“沒有像湯王、武王那樣大動干戈,卻像堯帝、舜帝那樣得到禪讓而登上帝位”;等到後來他爲張邦昌作請罪表時,卻又說“仲尼從佛(Bì)肸(xī)之召,本爲興周,紀信乘漢王之車,固將誑楚”。意思是說,“當初孔子之所以聽從佛肸的召喚,那是因爲要中興周朝綱紀的原因;紀信之所以敢於乘坐漢王的車駕,是因爲他要欺騙楚軍”。顏博文,他是近世所謂能文之士啊,其操術竟然反覆如此。因此廉恥道消,四維大壞,則社稷跟隨着就頹壞了,這對陛下有什麼好處呢!古人稱中興之治者,叫做撥亂世反之正,今日之事,反正而興都在陛下,而其凌遲不振,亦在陛下!
“仲尼從佛(Bì)肸(xī)之召,本爲興周”出自《論語》中的典故。佛肸召孔子去他那裏,孔子打算前往。子路說:從前我聽先生說過:親自做壞事的人那裏,君子是不去的。現在佛肸據中牟反叛,你卻要去,這如何解釋呢?孔子說:是的,我說過這樣的話。不是說堅硬的東西磨也磨不壞嗎?不是說潔白的東西染也染不黑嗎?我難道是個苦味的葫蘆嗎?怎麼能只掛在那裏而不給人喫呢?
“紀信乘漢王之車,固將誑楚”典故出自《漢書·卷一上·高帝紀上》:“公元前204年夏四月,漢王劉邦在滎陽陷入了楚的包圍,情形危急;漢王求和,準備僅保留滎陽以西爲漢地。亞父范增勸項羽急攻滎陽,漢王十分擔心。到了五月份,將軍紀信對漢王說:“局勢十分緊急了!請讓臣用計策引開楚軍,漢王可以趁機離開。”於是陳平在夜裏將二千餘女子放出東門,引來楚軍四面圍擊她們。紀信乘漢王的車,車上張黃蓋,左邊豎立着漢王的旗幟,叫道:“食盡糧絕,漢王降楚。”楚人高呼萬歲,都聚集到城東來圍觀。漢王則趁此機會帶了數十騎出西門逃走,令韓王信與周苛、魏豹、樅公守滎陽。項羽見到是紀信,問:“漢王在哪裏?”紀信回答道:“已經離開了。”項羽就燒死了紀信。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