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在輪下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紹興五年(1135年),皇帝下詔問一衆大臣攻戰、守備、措置、綏懷的方略,李綱上奏說:
臣願陛下不要以爲敵人退去爲可喜,而要以仇敵未報爲可憤;不要以爲東南地區爲可安身,而要以中原未復、赤縣神州陷於敵國爲可恥;不要以爲諸將屢捷爲可賀,而要以軍政未修、士氣未振而強敵猶得以潛逃爲可恥。如果這樣的話,那麼中興之期,就可指日而待了。
有人說敵人兵馬既退,現在就應當起兵爲大舉之計,臣竊以爲不然。我們的生還之理還未穩固,而想着去大戰以求僥倖,這不是制勝之術。當年漢高祖先保關中,因此才能東向與項籍爭鋒。漢光武帝先保河內,因此才能降伏赤眉、銅馬這些亂軍。唐肅宗先保靈武,因此才能平定安、史之亂而收復兩京。現今朝廷以東南爲根本,而將士在外暴露已經很久了,民衆的財用調度也很煩重了,民力科取已經非常困難了。如果現在還不趕緊大修防守之備,下大力氣痛自料理經濟財物,先爲自固求生之計,怎麼能有戰勝敵人的萬全之策呢?
還有人說,敵人既然已經退去,我們應當就保據一隅,在臨安這個山清水秀、物產豐富的地方安居樂業,保持現有的狀況就可以了,臣又以爲不能那樣。
當年秦朝軍隊三次討伐晉國,就是爲了報復殽山的喪師之仇;諸葛亮輔佐蜀國,連年出師以圖中原,因爲如果不那樣去做,就根本無法保存蜀國。漢高祖當年在漢中時,就給蕭何說:‘我也想往東邊去。’漢光武破滅隗囂之後,就又準備掃平西隴,後來又準備進軍川蜀。這些都是從天下的角度來考慮的,不這樣去做的話,就不足以混一區宇,戡定禍亂;就不足以平定天下。況且我們大宋祖宗的邊境故土,怎麼可以坐視淪陷,被金人踐踏,我們卻不敢去恢復它呢?我們今歲不徵,明年不戰,只能使敵人氣勢益張,而我們所糾合精銳的士馬,日以損耗鉅萬物資,將來我們怎樣對付敵人呢?我認爲應當在做好堅固防守、大修軍政、使得我們兵強馬壯之後,當即商議攻討戰略,這纔是正確的方法。這兩種戰略,是守備、攻戰的開始準備啊。
至於守備的具體方法,則應當認真治理淮南、荊襄,把它們做爲東南的屏蔽。歷史上六朝之所以能保有江左的原因,就是因爲強兵巨鎮,盡在淮南、荊襄之間。因此以魏武之雄,苻堅、石勒之衆,宇文、拓拔之盛,他們都不能窺探江表。後唐李氏據有淮南,就可以在金陵建立首都,後來淮南被周世宗所奪取,後唐就逐漸削弱了。
近年以來,我們的大將軍擁重兵於江南,官吏守空城於江北,雖然有長江天險而無戰艦水軍部隊,因此敵人得以侵擾窺伺。現今應當於淮河的東西及荊襄地區安置三位大帥,屯重兵進行鎮守,再分遣偏師,進守其它小郡縣,加以戰艦水軍,上運下接,各自就可以自衛防守。敵人戰馬雖多,也不敢輕易前來侵犯,那麼各個州縣的藩籬之勢強盛而就有無窮的好處了。有了守備之後,就開始商議攻戰的策略,要求各個地方將領,因利乘便,見機行事,逐漸收復京畿,以及故都。只要信心堅定,斷以必爲之志而不要失去機會,那麼我們就可以由弱變強,一些叛亂之賊就可平定、一些叛逆之臣就可誅戮,四周強敵就可消滅,攻戰的好處,莫大於這些啊。
歷史上皇上所居住的地方,必定選擇山澤形勝之地作爲駐蹕之所,然後才能制服中外,以圖事業。建康自古以來號稱帝王之宅,江山雄壯,地勢寬博,六朝連續把這裏作爲古都。臣昔舉天下形勢而言,認爲關中爲上;而就今天的東南形勢而言,則當以建康爲方便。現在呢,鑾輿尚未恢復舊都,莫若且把建康作爲臨時的駐蹕之地。然後詔令守臣治城池,修宮闕,立官府,創營壁,使這裏粗成規模,等待皇上去巡幸。這主要是因爲有了堅固城池,然後人心就不恐慌了;有了官府然後就可以修政事了,有營壘然後士卒可用了,這些措置是應當最先去考慮的。
至於西北之民,都是陛下的赤子,他們深受大宋祖宗涵養之深,其心未嘗一日忘記大宋。只是他們現在被制於強敵,陷於塗炭,而不能自歸而來罷了。如果我們御駕親征,天威震驚,他們必有結納來歸、願爲內應的人。應當給他們這些人一些土田,給予他們爵賞,優加撫循,允許他們悔過自新,使這些陷溺在淪陷地區的民衆知道有所依怙,莫不感悅,更加堅定擁戴大宋之心,這是實行綏懷政策所應當最先考慮的事情。
……